隔年那觅团圞处,独拨松灰坐九华
明末清初 · 陈子升
吴苑秋风飘桂花,残僧羁客叙生涯。
投人诗博云间布,养母钱资庙后茶。
野寺寄泉飞尺牍,湖船摊被护袈裟。
隔年那觅团圞处,独拨松灰坐九华。
投人诗博云间布,养母钱资庙后茶。
野寺寄泉飞尺牍,湖船摊被护袈裟。
隔年那觅团圞处,独拨松灰坐九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顿修上人与陈子升在吴门相聚的情景,以及之后的别离与思念。首句“吴苑秋风飘桂花”,以桂花的飘落渲染出秋天的萧瑟氛围,暗示着时光的流逝和相聚的短暂。接下来,“残僧羁客叙生涯”一句,点出了顿修上人和陈子升的身份,他们或许都是远离家乡、寻求精神寄托的僧侣或文人,通过交谈来排遣孤独。
“投人诗博云间布,养母钱资庙后茶”两句,展现了顿修上人的才华和生活态度。他不仅擅长写诗,还能通过诗歌传播智慧和情感;同时,他关心母亲的生活,用庙后的茶叶来供养母亲,体现了他对亲情的重视和孝顺之心。
“野寺寄泉飞尺牍,湖船摊被护袈裟”描绘了顿修上人在野外寺庙的生活场景,他通过书信(尺牍)与外界交流,利用湖船(可能象征着自由与流动)来保护袈裟(僧侣的衣物),显示出他的生活方式既与世隔绝又充满诗意。
最后,“隔年那觅团圞处,独拨松灰坐九华”表达了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与对顿修上人的思念之情。一年后,两人是否能再次相聚成未知数,只能独自拨弄松枝的灰烬,在九华山(佛教圣地)前静坐,寄托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期盼。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友情、亲情与个人修行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对时间和空间变化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