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彝庙前莎草长,遗民矶下溪流汹
出处:《水西图诗》
明 · 释宗泐
水西绝境江左无,何君好事写作图。
良工意匠善盘礴,三峰涌出青芙蕖。
古木如龙半天耸,白云翩翩欲飞动。
桓彝庙前莎草长,遗民矶下溪流汹。
浮图隐隐林端起,知是山腰上方寺。
高阁五月秋霜寒,山僧坐阅人间世。
竹边幽径花丛丛,濯缨亭古连东峰。
赏溪渡口风浪歇,棹舟之子来相从。
我居山中二十载,披图一见心目骇。
昔来年少今白头,山色青青长不改。
何君何君尔好奇,涧阿与尔诛茅茨。
卷帘微雨对东郭,高咏谪仙云锦词。
良工意匠善盘礴,三峰涌出青芙蕖。
古木如龙半天耸,白云翩翩欲飞动。
桓彝庙前莎草长,遗民矶下溪流汹。
浮图隐隐林端起,知是山腰上方寺。
高阁五月秋霜寒,山僧坐阅人间世。
竹边幽径花丛丛,濯缨亭古连东峰。
赏溪渡口风浪歇,棹舟之子来相从。
我居山中二十载,披图一见心目骇。
昔来年少今白头,山色青青长不改。
何君何君尔好奇,涧阿与尔诛茅茨。
卷帘微雨对东郭,高咏谪仙云锦词。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释宗泐所作,名为《水西图诗》。诗中描绘了水西绝境的壮丽景色,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水之美,以及时间流转中的不变与变化。
首句“水西绝境江左无”,开篇即点明水西之地的独有与绝美,暗示其在地理上的独特性。接着,“何君好事写作图”引出题画之人,赞美其用心之作。接下来的几句,诗人以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画面中的三峰、古木、白云、桓彝庙、浮图(佛塔)、高阁、竹径、濯缨亭等元素,构成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
“古木如龙半天耸,白云翩翩欲飞动”,运用比喻手法,将古木比作龙,生动地描绘了树木的高大挺拔;而“白云翩翩欲飞动”则赋予白云以动态感,展现了云彩的轻盈飘逸。这些描写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
“桓彝庙前莎草长,遗民矶下溪流汹”,通过历史遗迹的描绘,增添了画面的历史厚重感,同时也反映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存。接下来,“浮图隐隐林端起,知是山腰上方寺”则将视线转向了佛塔,象征着精神的寄托与追求。
“高阁五月秋霜寒,山僧坐阅人间世”,描绘了高阁之上,山僧静坐,观照世间百态的情景,体现了佛教思想中的超脱与智慧。最后,“竹边幽径花丛丛,濯缨亭古连东峰”,进一步展示了山水间的幽静与生机,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赏溪渡口风浪歇,棹舟之子来相从”,描绘了人们在溪边渡口欣赏美景,与自然亲近的情景,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最后,“我居山中二十载,披图一见心目骇”,表达了诗人对这幅画作的震撼感受,以及对水西绝境的深深向往。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水西图的壮丽景色,以及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和谐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