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气横秋面渥丹,男儿未遇指休弹
出处:《怒题》
宋 · 华岳
壮气横秋面渥丹,男儿未遇指休弹。
卖浆岂料周分国,盗粟焉知汉筑坛。
胫脡未甘缠吏鞅,髑髅不信误儒冠。
夜深踢起床头婢,和泪挑灯把剑看。
卖浆岂料周分国,盗粟焉知汉筑坛。
胫脡未甘缠吏鞅,髑髅不信误儒冠。
夜深踢起床头婢,和泪挑灯把剑看。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壮气:豪迈的气势。渥丹:红润如丹。
男儿:男子汉。
未遇:未逢机遇。
休弹:不必叹息。
卖浆:卖酒。
周分国:分封诸侯。
盗粟:偷窃谷物。
汉筑坛:刘邦筑坛起义。
胫脡:腿脚。
缠吏鞅:被官府束缚。
髑髅:骷髅。
误儒冠:儒生的帽子带来的错误。
和泪:含泪。
挑灯:点亮灯火。
剑看:握剑凝视。
翻译
豪情满面如秋天的红霞,男子汉未逢机遇不必弹指叹。卖酒怎会想到能分封诸侯,偷窃谷物哪知曾有刘邦筑坛起事。
腿脚不愿被官府束缚,骷髅也不信儒生的帽子会带来错误。
深夜起身踢醒床头侍女,含泪点亮灯火,握剑凝视。
鉴赏
这首诗的语言雄健有力,意象丰富,表达了诗人对时事的不满和强烈的憾懑情绪。开篇“壮气横秋面渥丹”一句,以“壮气”形容秋天的气势,显示出一种迫切而坚定的情感。“男儿未遇指休弹”则透露出诗人对现实不满,对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悲哀。
接着,“卖浆岂料周分国”批判了当时社会上的不公和贪官污吏,而“盗粟焉知汉筑坛”则是对历史上的贪官和暴政的控诉。诗人通过这两句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
中间部分,“胫脡未甘缠吏鞅”描绘了人民受尽压迫,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苦难。“髑髅不信误儒冠”则是对传统文化和道德观念被颠覆的愤慨。
最后,“夜深踢起床头婢”、“和泪挑灯把剑看”两句,诗人在深夜中被悲愤所激动,甚至连最亲近的人也无法倾诉,只能独自抚摸着剑光,思索着如何改变现状。这里的“床头婢”可能是指诗人的妻子或者家仆,而“和泪挑灯把剑看”则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以及对英雄事业的渴望。
总体来说,这首诗充满了强烈的批判精神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社会黑暗面的深刻洞察以及个人的悲壮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