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如袁伯业,苦学到衰老
当年或龃龉,反覆看愈好。
寇三我部民,孝弟化邻保。
有如袁伯业,苦学到衰老。
石生吾邑子,劲立风中草。
宦游甑生尘,菽水媚翁媪。
我穷交旧绝,计拙集枯槁。
三子尤见存,往复纷纻缟。
迎我淮水北,送我睢阳道。
愿存金石契,凛凛贯华皓。
注释
田三:同事。昔:过去。
倾倒:倾诉衷肠。
龃龉:矛盾。
愈:更加。
寇三:部民。
孝弟:孝顺和兄弟情谊。
袁伯业:榜样人物。
衰老:年老。
石生:故乡人。
劲立:坚韧。
甑生尘:官场生活简朴。
菽水:粗茶淡饭。
集枯槁:生活困顿。
存:记挂。
纷纻缟:频繁往来。
淮水北:淮水北岸。
睢阳道:睢阳之路。
金石契:坚固的友谊。
凛凛:坚定。
华皓:明亮。
翻译
田三曾是我的同事,常向我倾诉衷肠。过去的矛盾可能有,如今回头看反而觉得珍贵。
寇三是我的百姓,他的孝悌影响邻里成为典范。
就像袁伯业,苦学一生直到老去。
石生是我故乡的孩子,坚韧如风中的草。
我在官场漂泊,生活简朴只为奉养双亲。
穷困让我与旧友疏远,智慧不足使我生活困顿。
但田、寇、石三人依然记挂我,频繁来往如兄弟。
他们迎接我到淮水北,又送我至睢阳路途。
希望我们的友情能像金石一样坚固,永远明亮照人。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苏轼的《留别叔通、元弼、坦夫》,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友谊的珍视。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充满了对朋友的不舍和对未来美好的祝愿。
开篇“田三昔同僚,向我每倾倒”两句,描绘了一种亲密无间的友谊氛围,其中“田三昔”应为“田舍昔”,即田野中的朋友。这里的“昔”字用得非常传神,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记忆的深刻。
接下来的“当年或龃龉,反覆看愈好”则透露出诗人对往日争论的回忆,如今却觉得那些争论都变得珍贵起来。这里的“龃龉”指的是朋友间的小争执,“反复”则表达了诗人多次回味这些往事。
“寇三我部民,孝弟化邻保”一句中,“寇三”即是田舍昔之意,“部民”指的应是与自己同僚的人。这里强调的是朋友间的团结和互相扶持。
“有如袁伯业,苦学到衰老”则是一种比喻,用来形容友人勤奋学习直至年老。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朋友不懈追求知识的敬佩之情。
“石生吾邑子,劲立风中草”中的“石生”可能指的是某位朋友,“劲立”则形容其坚韧不拔的品格。这里通过“风中草”来比喻朋友在逆境中仍能保持独立和坚强。
下文“宦游甑生尘,菽水媚翁媪”一句,描绘了诗人旅途中的孤独感受和对家乡的思念。其中,“宦游”指的是仕途上的流转,“甑生尘”则是旅途中所积累的尘土。
“菽水媚翁媪”一句,则表现了诗人在异地时,仍能感受到家乡亲人的温暖和关爱。这里“菽水”可能指的是某种植物或是特定地区的名称,而“媚翁媪”则形容一种柔和亲切的情感。
中间部分“我穷交旧绝,计拙集枯槁”表达了诗人在贫困和孤独中寻找着与朋友往日交游的痕迹。这里“穷交”指的是友谊的贫瘠,“旧绝”则是过去的交情已经断绝。
接着的“三子尤见存,往复纷纻缟”一句,通过对三个儿子的提及(或许是比喻),表达了诗人对于朋友之間未来的美好憧憬和希望。这里“三子”可能指的是某种具体的人物或者抽象的理念,“尤见存”则表示这些东西在诗人心中依然存在。
结尾部分“迎我淮水北,送我睢阳道”则是对朋友未来的祝愿,希望他们能够像淮水之北、睢阳之道一样,无论是在迎接还是送别,都能陪伴在诗人左右。
最后,“愿存金石契,凛凛贯华皓”一句,则表达了诗人希望这份友谊能够坚固如同金石,并且永恒不变。这里“凛凛”形容声音的连绵不断,“贯华皑”则是对美好事物的赞美。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人际关系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友谊的珍视,以及面对离别时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