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印累累真漫耳,婆娑林下有香名
出处:《题徐商叟参议儒荣阁》
宋 · 王炎
神皋北望几伤情,海上何人议北盟。
青简成编裨史事,紫泥封玺奖儒荣。
书藏金匮人争问,身到蓬山志亦亨。
佩印累累真漫耳,婆娑林下有香名。
青简成编裨史事,紫泥封玺奖儒荣。
书藏金匮人争问,身到蓬山志亦亨。
佩印累累真漫耳,婆娑林下有香名。
拼音版原文
注释
神皋:北方的沼泽地或名胜之地。海上:指远离中原的海边地区。
北盟:北伐的盟约或合作。
青简:古代书写材料,竹简。
紫泥封玺:古代官方文书的封印,象征权威。
儒荣:儒者的荣誉。
金匮:珍贵的藏书之处。
蓬山:传说中的仙山,此处比喻理想之地。
佩印累累:形容官印众多。
婆娑:形容树木摇曳或隐士闲适的生活。
香名:指清高、美好的声誉。
翻译
遥望北方的神皋,心中总是充满哀伤,海上的谁在讨论北伐的盟约。青简编纂的史书,增添了历史的分量,紫色封印表彰了儒者的荣耀。
珍藏的书籍被人们争相询问,我虽身在蓬莱仙境,志向也能得以实现。
佩戴着繁多的官印,实则空洞无物,而在林下的隐逸生活,却有着芬芳的名声。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诗人王炎所作,名为《题徐商叟参议儒荣阁》。从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历史的沉思与情感的流露。
"神皋北望几伤情"一句,表达了诗人面对古代圣贤之地时所激发的情感波动。这里的“神皋”通常指的是古代的圣贤之所,或是指代指圣人之所在。诗人站在这个地方北望,心中充满了对过去的怀念和伤感。
接下来的"海上何人议北盟"则是诗人对历史上的某些事件或联盟产生的疑问。这里的“海上”可能是比喻,意味着广阔无垠的地方,而“北盟”则可能指的是古代的一次重要的政治或军事同盟。
第三句"青简成编裨史事"中,“青简”是一种用竹子制成的册子,是古人记载历史事件的工具。诗人借此表达了对历史事件详尽记录和传承的重视。而“紫泥封玺奖儒荣”则描绘了一幅授予儒家学者以象征荣誉的印章图景,显示出对儒学的尊崇。
"书藏金匮人争问,身到蓬山志亦亨"两句中,“书藏金匮”形容珍贵的典籍被保存在精美的金柜之内,而“人争问”则表明人们对这些典籍的渴望和追求。诗人通过“我身到蓬山,志亦亨”表现了他个人对于学问的追求,即便身处偏远之地,也不减其对学问的热忱。
"佩印累累真漫耳,婆娑林下有香名"两句则描写了一位文人墨客佩戴着累累如山的印章,他们的名字和声誉就像林中的花朵一样芬芳。这不仅是对诗人本身的赞美,也反映出诗人对文化传承者的尊重。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儒家学说的推崇,以及个人对于学问追求的表达,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个人的情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