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老来耕梁父地,江涛犹作卧龙吟
出处:《舟过武侯高卧处二首》
明 · 李孙宸
沙岸炎风起夕阴,武侯遗迹未消沈。
偏安肯竟三分业,两表谁怜六出心。
野老来耕梁父地,江涛犹作卧龙吟。
经行莫洒英雄泪,鱼水君臣自古今。
偏安肯竟三分业,两表谁怜六出心。
野老来耕梁父地,江涛犹作卧龙吟。
经行莫洒英雄泪,鱼水君臣自古今。
鉴赏
这首诗以武侯(诸葛亮)为题,表达了对这位历史人物的深沉感慨与敬仰。首句“沙岸炎风起夕阴”,描绘了一幅夏日傍晚,沙岸上热风拂面,天边云层渐浓的画面,营造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时间的流逝感。
接着,“武侯遗迹未消沈”一句,直接点出了主题,强调了诸葛亮留下的历史痕迹并未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反而是更加鲜明和深刻。接下来的“偏安肯竟三分业,两表谁怜六出心”,通过对比“偏安”与“三分业”的不同结局,表达了对诸葛亮忠诚与智慧的赞美,同时也流露出对未能实现统一大业的惋惜之情。“两表”指的是诸葛亮向刘备提出的《前出师表》和《后出师表》,表现了他的赤胆忠心;“六出”则指他六次北伐,展现了他对国家统一的不懈追求。
“野老来耕梁父地,江涛犹作卧龙吟”,这两句将历史与现实交织在一起,既描绘了诸葛亮隐居时的生活场景,也暗示了后人对他的怀念与敬仰。野老(泛指百姓)在诸葛亮曾经耕作的土地上劳作,而江涛仿佛还在吟唱着诸葛亮的智慧与豪情,这种形象化的描述,使得历史人物的形象更加生动立体。
最后,“经行莫洒英雄泪,鱼水君臣自古今”,诗人劝慰读者,面对历史人物的英雄事迹,不必过于悲伤,因为君臣之间的深厚情谊自古以来就是历史长河中永恒的主题。这句话既是对诸葛亮与刘备之间深厚君臣关系的赞颂,也是对所有历史人物及其所代表的精神价值的一种肯定。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诸葛亮生平的回顾与反思,表达了对历史英雄的崇敬之情,同时也蕴含了对理想与现实、个人与时代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