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有閒愁天样大,此翁烂醉不相干
出处:《再次竹溪韵三首 其一》
宋 · 刘克庄
谁云子建卷波澜,诗到黄初最可观。
无奈中衰变风起,不应例作晚唐看。
煎胶粘莫教春去,秉烛游谁管夜阑。
纵有閒愁天样大,此翁烂醉不相干。
无奈中衰变风起,不应例作晚唐看。
煎胶粘莫教春去,秉烛游谁管夜阑。
纵有閒愁天样大,此翁烂醉不相干。
注释
子建:曹植,三国时期文学家,字子建。卷波澜:形容诗文富有变化和情感起伏。
黄初:魏文帝曹丕的年号,指曹植创作的时期。
中衰:指曹植才华的衰退期。
晚唐:这里比喻曹植晚年。
煎胶:比喻时间的流逝。
烂醉:形容喝得很醉。
翻译
谁说曹植的诗如波涛起伏,到了黄初年间最为可观。然而他的才华在中年衰退,不应仅以晚唐诗人的标准来衡量。
不要让春天匆匆离去,即使夜深人静也要举烛游玩。
纵然他有无尽的闲愁,但这位老者只会借酒浇愁,与我无关。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刘克庄的作品,属于江西诗派。从内容来看,诗人在表达自己对于唐代诗风的怀念,以及对当时诗坛风气的不满。
"谁云子建卷波澜,诗到黄初最可观。" 这两句赞美唐朝初年诗歌之美,如同波澜壮阔,而到了“黄初”(即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时期)更是诗风的高峰。
"无奈中衰变风起,不应例作晚唐看。" 这两句表达了对后来诗风衰落、变化不可挽回的无奈,以及不应该将晚唐诗人的作品作为模仿的对象。
"煎胶粘莫教春去,秉烛游谁管夜阑。" 这两句通过煎胶和秉烛(持蜡烛)比喻时间难以挽留,表达了对时光易逝、人生无常的感慨。
"纵有閒愁天样大,此翁烂醉不相干。" 这两句则表明尽管世事如同天空般广大和复杂,但诗人自己选择沉浸于酒中,避免与之纠缠。
整首诗通过对古代诗风的怀念和对现实生活的无奈感慨,展现了诗人的情感世界以及他对于诗歌艺术追求的独到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