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阳楚水畔,独吊舜时人
出处:《过二妃庙》
唐 · 崔涂
残阳楚水畔,独吊舜时人。
不及庙前草,至今江上春。
不及庙前草,至今江上春。
拼音版原文
翻译
夕阳映照在楚水边,独自凭吊着舜时代的古人。他们的事迹比不上庙前青草,但至今仍能在江边的春天中感受到他们的影响。
注释
残阳:夕阳。楚水:古代中国南方的河流,这里泛指江河。
独吊:独自凭吊,怀念。
舜时人:指舜帝时代的人,通常象征古代贤明的先贤。
庙前草:庙宇前的草,常用来象征长久和永恒。
至今:直到现在。
江上春:江边的春天。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孤独与怀古之情。"残阳楚水畔,独吊舜时人"表达了诗人在夕阳的余晖中,独立于楚水之滨,对远古时代的人物进行缅怀。这里的“舜时人”指的是大禹,也就是夏朝的开国君主,他的形象在中国文化中通常与治水、安邦联系在一起。
"不及庙前草,至今江上春"则是对比之语,诗人感慨于即便是庙前的小草也不如他所处时代悠久,而江上之春似乎也无法打破时间的隔阂,让人产生无尽的思索。这里的“庙前草”暗示着历史的长河和时间的流逝,即使最不起眼的生命都有其存在的价值。
整首诗通过对古人的怀念和对自然界的观察,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时间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感悟。同时,这也反映出诗人崔涂个人的情操与胸襟,展现了一种超越时空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