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得沉冥趣,幽探仙圣踪
出处:《寄题丹阳孙氏七峰山房》
明 · 何景明
闻尔山房胜,青天秀七峰。
芙蓉叠日月,云雾袅杉松。
阶倚岩峦积,窗通洞壑重。
丹霞互明灭,瑶草自春冬。
静得沉冥趣,幽探仙圣踪。
源潭暗雷雨,白昼有蟠龙。
芙蓉叠日月,云雾袅杉松。
阶倚岩峦积,窗通洞壑重。
丹霞互明灭,瑶草自春冬。
静得沉冥趣,幽探仙圣踪。
源潭暗雷雨,白昼有蟠龙。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何景明所作的《寄题丹阳孙氏七峰山房》。诗中描绘了山房所在之地的壮丽景色,以"青天秀七峰"开篇,展现出山峰峻峭、高耸入云的画面。"芙蓉叠日月"运用比喻,形容山峰如芙蓉般层叠,仿佛日月在峰间交替,形象生动。接下来的"云雾袅杉松"则描绘出山间的云雾缭绕,与挺拔的杉松相映成趣。
诗人进一步描绘山房的环境,"阶倚岩峦积,窗通洞壑重",暗示山房依山而建,层次分明,仿佛与自然融为一体。"丹霞互明灭,瑶草自春冬"写出了山中色彩斑斓的丹霞和四季常青的瑶草,增添了神秘与生机。
最后两句"静得沉冥趣,幽探仙圣踪"表达了诗人对山房宁静氛围的赞赏,以及对超凡脱俗境界的向往。"源潭暗雷雨,白昼有蟠龙"则以奇特的景象收尾,增添了神秘感,让人想象山中深潭和可能存在的龙的传说。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七峰山房的自然风光和隐逸气息,展现了诗人对山水之美的赞美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