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见存斋老,风流尚竹林
出处:《送陈监岳参告宜春》
宋 · 赵蕃
不见存斋老,风流尚竹林。
一官香火吏,五字短长吟。
快阁鸥鹭渚,仰山钟磬音。
何当同蜡屐,不用动离襟。
一官香火吏,五字短长吟。
快阁鸥鹭渚,仰山钟磬音。
何当同蜡屐,不用动离襟。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存斋老:指代一位已故或不在的文人。风流尚竹林:形容存斋老的风流事迹如竹林般清新高雅,长久流传。
一官香火吏:地位不高但负责祭祀的官员。
五字短长吟:用简短的五言诗来抒发情感。
快阁:古代建筑名,常用于眺望和吟诗。
鸥鹭渚:鸥鹭栖息的小岛。
仰山:可能是地名,也可能指代远处的山。
钟磬音:寺庙或山中发出的钟声和磬声。
蜡屐:木屐,古人出行的鞋子。
离襟:离别的愁绪。
翻译
再也见不到存斋老人,他的风流逸事仍像竹林般流传。他只是一名小小的香火吏,却以五个字的诗句表达深沉情感。
在快阁上,鸥鹭栖息的洲渚旁,能听到仰山上传来的钟磬声。
何时能一同穿着木屐漫步,无需因离别而感伤。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赵蕃赠送给友人陈监岳的诗作,表达了对友人的敬仰和对相聚时光的期待。首句“不见存斋老”表达了对陈监岳的怀念,称其为“风流尚竹林”,赞美他的风度与品格如同竹林中的高士。接下来,“一官香火吏,五字短长吟”描绘了陈监岳虽身为小官,但仍有诗书才情,常以诗歌自娱。诗人想象他在快阁上与鸥鹭相伴,聆听仰山寺的钟磬声,营造出一种宁静而雅致的意境。
最后两句“何当同蜡屐,不用动离襟”表达了诗人希望有一天能与陈监岳一同漫步,共享清闲时光,不必因离别而感伤。整体来看,这是一首情感真挚,富有文人雅趣的送别诗,体现了宋诗的婉约与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