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鹤已随徵士化,六桥犹记长公贤
山势群趋疑捍海,潮头高驾欲浮天。
江湖不管人兴废,陵谷多缘世变迁。
寺到南朝为盛矣,晋从东渡遂萧然。
庄严花事凭园子,断送春光属酒船。
双鹤已随徵士化,六桥犹记长公贤。
从僧借住非生客,老我登临异昔年。
松坞采花供服食,竹房闻鸟醒酣眠。
闲披芳草寻巾子,戏酌寒泉酹水仙。
琴操机锋那识道,版师风味胜参禅。
重来每感前游迹,此别仍祈后会缘。
去尽幽深动归兴,茂林斜日乱啼鹃。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史鉴的《宝峰留别》,描绘了宝峰寺的壮丽景色与历史沧桑,以及诗人在此地的个人情感与体验。
首联“宝峰西占古城边,塔殿凌空得地先”开篇即以宝峰寺的地理位置和建筑特色入笔,展现出其在历史中的独特地位。接着,“山势群趋疑捍海,潮头高驾欲浮天”两句,运用夸张手法,描绘出宝峰寺周围山势连绵、气势磅礴的景象,仿佛能守护大海,甚至能驾驭云天,极富想象力。
“江湖不管人兴废,陵谷多缘世变迁”则表达了自然界的无常与人类历史的更迭,强调了自然与人类社会之间的深刻联系与对比。接下来,“寺到南朝为盛矣,晋从东渡遂萧然”通过历史典故,赞美了宝峰寺在南朝时期的辉煌,同时也暗示了后来的衰落。
“庄严花事凭园子,断送春光属酒船”两句,将自然美景与人的活动相结合,既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也体现了人们在美好景致中寻求欢愉的生活态度。“双鹤已随徵士化,六桥犹记长公贤”则通过传说中的双鹤与历史人物的典故,增添了诗歌的文化内涵与历史感。
“从僧借住非生客,老我登临异昔年”表达了诗人与僧侣之间的深厚情谊,以及自己再次登临宝峰寺时的感慨,既有对时光流逝的感叹,也有对过往岁月的怀念。“松坞采花供服食,竹房闻鸟醒酣眠”描绘了诗人日常生活的宁静与和谐,充满了自然与内心的契合。
“闲披芳草寻巾子,戏酌寒泉酹水仙”则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在自然中的自由与自在,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敬仰。“琴操机锋那识道,版师风味胜参禅”通过琴棋书画等艺术形式,表达了诗人对精神世界的追求与理解,同时也与佛教文化相呼应。
最后,“重来每感前游迹,此别仍祈后会缘”表达了诗人对宝峰寺的深情厚意与不舍之情,以及对未来再次相聚的期待。“去尽幽深动归兴,茂林斜日乱啼鹃”则以生动的自然景象收尾,既表达了诗人对宝峰寺的依恋,也预示着他对未来的憧憬与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描绘了宝峰寺的壮丽景色与历史氛围,还蕴含了诗人对自然、历史、人生、艺术等多重主题的深刻思考与感悟,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情感深度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