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花结萱草,千叶开芙蓉
出处:《寿母》
明末清初 · 屈大均
西王有青鸟,奉使何温恭。
朝登麻姑台,戴胜相随从。
中妇献缃襦,小妇调丝桐。
阿母乐欣欣,饮酒颜鲜红。
兰花结萱草,千叶开芙蓉。
念我托神仙,不昏如青童。
幽幽匏瓜星,独处银河东。
朝登麻姑台,戴胜相随从。
中妇献缃襦,小妇调丝桐。
阿母乐欣欣,饮酒颜鲜红。
兰花结萱草,千叶开芙蓉。
念我托神仙,不昏如青童。
幽幽匏瓜星,独处银河东。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西王母宫中的祥和与尊贵氛围,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宫廷生活的温馨与庄重。诗人以“西王有青鸟,奉使何温恭”开篇,巧妙地引入了神话元素,青鸟作为使者,其温恭的形象预示着即将展开的场景将充满敬意与和谐。
“朝登麻姑台,戴胜相随从”,麻姑台是传说中麻姑修炼的地方,此处借以象征高洁与神圣。戴胜鸟的出现,不仅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也寓意着吉祥与好运。这句诗通过地点与动物的结合,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
“中妇献缃襦,小妇调丝桐”,中妇与小妇分别代表了不同年龄层次的女性角色,她们的活动展现了宫廷内不同女性角色的职责与生活状态。献缃襦与调丝桐,既体现了她们的技艺与地位,也暗示了家庭与社会的和谐共处。
“阿母乐欣欣,饮酒颜鲜红”,阿母的快乐与喜悦,通过饮酒时脸庞的红润表现出来,这一细节生动地刻画出了人物的情感状态,同时也反映了宴会的欢乐气氛。
“兰花结萱草,千叶开芙蓉”,兰花与萱草的结伴,以及千叶芙蓉的绽放,不仅美化了环境,更寓意着美好与繁荣。这些自然界的美好景象,与前文的人文活动相映成趣,共同构建了一个充满生机与幸福的画面。
“念我托神仙,不昏如青童”,诗人在此表达了对神仙世界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内心的纯净与不染尘埃,如同青童一般。
“幽幽匏瓜星,独处银河东”,最后两句以天象为喻,表达了孤独与遥远的意境,同时也暗示了宇宙的广阔与生命的渺小。这种对比,使得整首诗在赞美人间美好的同时,也透露出对宇宙奥秘的探索与思考。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与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宫廷生活的一角,既有对现实的赞美,也有对理想世界的向往,是一首富有深意与艺术魅力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