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花同池生,何人知有情
出处:《竹花同池》
明 · 杨爵
竹花同池生,何人知有情。
花繁满高枝,灼灼惊人目。
竹若虬龙形,苍颜微带菉。
花常头上红,竹常地下仆。
显晦各有时,爱憎若不足。
觱发送寒霜,青青惟有竹。
花繁满高枝,灼灼惊人目。
竹若虬龙形,苍颜微带菉。
花常头上红,竹常地下仆。
显晦各有时,爱憎若不足。
觱发送寒霜,青青惟有竹。
鉴赏
这首诗以竹与花为题材,描绘了两者在池塘中并存的景象,通过对比与象征手法,表达了对生命状态和情感世界的深刻思考。
首句“竹花同池生,何人知有情”,开篇即点出竹与花共生于同一池塘,却似乎各自蕴含着不同的情感,引人深思。接着,“花繁满高枝,灼灼惊人目”描绘了花朵盛开的壮丽景象,色彩鲜艳,引人注目,展现出生命的热烈与活力。而“竹若虬龙形,苍颜微带菉”则刻画了竹子坚韧不拔的形象,其苍老的外表下透露出一种沉稳与内敛之美,与花的外放形成鲜明对比。
“花常头上红,竹常地下仆”进一步强调了两者在形态上的差异,花儿总是高高在上,而竹子则默默站立于地面。这种对比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多样性和和谐共生,也暗含了对人生境遇的不同解读——有的人在社会舞台上光彩夺目,有的人则在幕后默默付出。
“显晦各有时,爱憎若不足”则揭示了生命状态的多变性,暗示了人们在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表现和感受,同时也表达了对人性复杂性的理解。最后,“觱发送寒霜,青青惟有竹”以自然界的季节更替为背景,强调了竹子在严冬中的坚韧不屈,象征着生命力的顽强和不变的忠诚。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竹与花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的生命力与多样性,同时也蕴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鼓励人们在面对生活的起伏时保持坚韧与乐观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