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千年未愿赏,岂欲求当时全文

千年未愿赏,岂欲求当时

宋 · 张镃
伯牙善鼓琴,知音一子期。
已得慰生平,绝弦勿复悲。
深沉扬执戟,玄文准伏羲。
千年未愿赏,岂欲求当时

注释

伯牙:古代著名的琴师。
鼓琴:弹奏琴。
知音:非常理解并欣赏自己的人。
子期:钟子期,伯牙的知音。
慰:安慰。
绝弦:断弦,象征失去知音。
悲:悲伤。
深沉:深厚而深沉。
扬执戟:挥舞长戟的样子,比喻琴声有力。
玄文:深奥的道理或法则。
伏羲: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创世神,象征智慧。
千年:极言时间之久。
赏:赞赏。
岂:难道。
当时:指过去的时代。

翻译

伯牙擅长弹琴,他的知音是钟子期。
他已经得到了一生的安慰,不必再因失去知音而悲伤。
他的琴声深沉激昂,如同手持长戟的勇士,遵循着伏羲的神秘法则。
即使过了千年,他也不期望得到他人的赞赏,更不会去寻求当时的赞誉。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词人张镈的《杂兴三十九首·其七》,表达了对音乐艺术的深切理解和赞美之情。开篇“伯牙善鼓琴,知音一子期”引用了古代琴师伯牙与其知音子期的典故,说明只有真正懂得音乐的人才能欣赏到其中的真意。

接下来的“已得慰生平,绝弦勿复悲”表明一旦找到了那位能理解自己心境的知音,就不再为那些不能领会之人的误解而感到悲伤了。这里,“已得慰生平”中的“慰”,即是安慰、抚慰之意,说明找到知音后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深沉扬执戟,玄文准伏羲”则描绘了一种超凡脱俗的艺术境界。这里,“深沉扬执戟”,“玄文准伏羲”都是形容音乐达到极致的状态,仿佛能引领人们进入一个超越世俗的精神空间。

最后,“千年未愿赏,岂欲求当时”表达了诗人对艺术永恒价值的信念。这里,“千年未愿赏”意味着即使是在千年的长河中,这样的音乐也不需要急于寻求当下的认可;“岂欲求当时”则是反问,似乎在说,对于真正的艺术家来说,无需过分追求现世的赞誉,因为他们坚信自己的艺术会留传千古。

总体而言,这首诗以深厚的情感和精妙的笔触,展现了音乐艺术的崇高与永恒,以及作者对于知音难求的深切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