嗟余客江海,所历多奇绝
出处:《尹明府吴越两山亭》
元末明初 · 徐贲
长江接海门,一水限吴越。
两山郁相对,峰峦各罗列。
劲势争吐吞,蒸岚互出没。
尹君好游观,结亭山水窟。
阑干出层巅,细路萦百折。
崩石络垂萝,老树着栖鹘。
平生登临兴,尽为山水发。
不知尝瞻人,此地几征伐。
至今两山云,来往似奔突。
嗟余客江海,所历多奇绝。
何当上斯亭,长歌吊遗烈。
两山郁相对,峰峦各罗列。
劲势争吐吞,蒸岚互出没。
尹君好游观,结亭山水窟。
阑干出层巅,细路萦百折。
崩石络垂萝,老树着栖鹘。
平生登临兴,尽为山水发。
不知尝瞻人,此地几征伐。
至今两山云,来往似奔突。
嗟余客江海,所历多奇绝。
何当上斯亭,长歌吊遗烈。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长江入海口处吴越之地的壮丽景色,以及尹明府在山水之间建造的亭台。诗人徐贲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两山对峙,峰峦起伏,江水奔腾的雄浑景象。他赞赏尹君的游赏雅趣,亭台建于险峻之巅,小径曲折,自然与人工巧妙融合。
诗中还蕴含着历史的沉思,提及了此地可能发生的战争与变迁,使得山川间似乎仍留有往昔的风云激荡。诗人感叹自己漂泊江湖,所见多为奇绝之景,表达了对尹明府在此处享受山水之乐的羡慕,同时也表达了对过往英雄事迹的追忆和凭吊的愿望。
整首诗以写景抒怀为主,借山水之景寄寓人生感慨,体现了元末明初文人士大夫的审美情趣和历史沧桑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