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遗被酒行歌处,野梅官柳西郊路
闻道华阳版籍中,至今尚有城南杜。
我欲归寻万里桥,水花风叶暮萧萧。
芋魁径尺谁能尽,桤木三年巳足烧。
百岁风狂定何有,羡君今作峨眉叟。
纵未家生执戟郎,也应世出埋轮守。
莫欺老病未归身,玉局他年第几人。
会待子猷清兴发,还须雪夜去寻君。
注释
拾遗:古代官职名,负责收集散失的文献。华阳:地名,这里指成都。
版籍:户籍册。
城南杜:可能指杜姓人家。
万里桥:成都地名,历史悠久。
芋魁:大芋头。
桤木:一种落叶乔木。
峨眉叟:指隐居在峨眉山的老人。
执戟郎:古代官职,手持戟的侍卫。
埋轮守:比喻不问世事,坚守道义。
玉局:可能指文人雅集的地方。
子猷:晋代王徽之的字,此处借指有高雅情趣的人。
雪夜:形容环境清冷,有诗意。
翻译
在那饮酒唱歌的拾遗之地,路边野梅官柳映照着西郊小路。听说华阳地区户籍册上,至今仍有城南杜姓人家。
我想要回到万里桥边,水花飘落,风叶萧瑟,已是傍晚。
巨大的芋头直径一尺,谁能全部吃完?那三年生长的桤木,足够烧火了。
百年之后,狂风又能留下什么呢?羡慕你如今成为峨眉山的隐士。
即使未曾在家为官,你也应如世外高人般坚守道义。
不要轻视我这年迈多病之身未能归乡,不知玉局何时能再有像你这样的才子。
等你的兴致再次高昂,我定会在雪夜来访寻你。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哲学家苏轼的作品。诗中充满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自然美景的赞赏。
"拾遗被酒行歌处,野梅官柳西郊路。" 这两句描绘了一种宴酣之乐、悠然自得的情境。"拾遗"指的是苏轼与友人饮酒作诗的情形,而"野梅官柳"则营造出一幅春日郊野的画面,显现了诗人的闲适情怀。
"闻道华阳版籍中,至今尚有城南杜。" 这两句表达了对历史遗迹的眷恋和敬仰。"华阳"与"城南杜"都是古代地名,这里通过它们来传递一种历史感和诗人的怀旧情绪。
"我欲归寻万里桥,水花风叶暮萧萧。" 这两句流露出苏轼对远方的向往和对自然之美的描摹。"万里桥"象征着遥远的地方,"水花风叶"则是对旅途中所见景色的细腻描绘。
"芋魁径尺谁能尽,桤木三年巳足烧。" 这两句表达了对人生短暂和物质无常的感慨。"芋魁"指的是竹子间的空隙,而"桤木"则是一种树名,这里用来比喻事物的易朽。
"百岁风狂定何有,羡君今作峨眉叟。" 这两句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羡慕和期待。"百岁风狂"意味着即便是百年老人,也难免一生中会遇到各种狂风骤雨,而"峨眉叟"则是一种高洁的形象,表示苏轼希望戴蒙能在精神上达到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
"纵未家生执戟郎,也应世出埋轮守。" 这两句表达了对朋友的期望,即便是没有家庭负担的人,也应该有所担当,像守卫车轮一样保护好自己的职责和使命。
"莫欺老病未归身,玉局他年第几人。" 这两句则是在提醒友人不要忽视身体健康,即便是对玉局的喜爱,也要考虑到自己的身体状况,不要过度劳累。
"会待子猷清兴发,还须雪夜去寻君。" 最后这两句表达了诗人与朋友共度时光的愿望和对未来的期待。"子猷"是古代贤者,"雪夜去寻君"则是一种深情厚谊的体现。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苏轼的人文关怀和他对友谊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