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逢老衲是同乡,相对不言中有悟
出处:《题香山禅院示玉峰上人》
明 · 谢榛
清秋策马湖西路,孤寺鸣钟山欲暮。
偶逢老衲是同乡,相对不言中有悟。
人生自抱摩尼珠,乾坤谁种菩提树。
何劳长检贝叶经,如来在心非在形。
蒲团坐久忘尔我,不知草虫喧户庭。
夜半无灯亦无月,檐前松柏何青青。
偶逢老衲是同乡,相对不言中有悟。
人生自抱摩尼珠,乾坤谁种菩提树。
何劳长检贝叶经,如来在心非在形。
蒲团坐久忘尔我,不知草虫喧户庭。
夜半无灯亦无月,檐前松柏何青青。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于清秋时节策马游历湖西路,途经孤寺,夕阳将落之际,寺中钟声悠扬。诗人偶遇一位同乡老僧,两人相对无言,却似乎有所领悟。诗中以“摩尼珠”和“菩提树”象征内心的智慧与觉悟,强调了内在精神的重要性,而非外在形式的追求。诗人进一步指出,无需执着于繁琐的经文解读,真正的智慧在于内心。在长时间静坐后,诗人仿佛忘记了自我与外界的区别,只感受到草虫的喧闹与户庭的宁静。夜晚降临,即使没有灯火与明月,松柏依然青翠挺拔,象征着永恒与不变的精神力量。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与内心体验的交织,表达了对禅宗思想的深刻理解与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