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大千在掌握,宁有别离忧全文
日月转双毂,古今同一丘。
惟此鹤骨老,凛然不知秋。
去住两无碍,人天争挽留。
去如龙出山,雷雨卷潭湫。
来如珠还浦,鱼鳖争骈头。
此生暂寄寓,常恐名实浮。
我比陶令愧,师为远公优。
送我还过溪,溪水当逆流。
聊使此山人,永记二老游。
大千在掌握,宁有别离忧

注释

毂:车轮中心的圆木。
丘:山丘。
鹤骨:形容老鹤瘦骨嶙峋。
凛然:形容严肃、冷峻。
去住:离去和停留。
人天:人间与天界。
龙出山:比喻威势或力量的展现。
潭湫:深潭。
珠还浦:比喻事物回归原处。
名实:名声与实际。
陶令:指陶渊明,曾任彭泽令。
远公:东晋高僧慧远,庐山隐士。
逆流:水流反向。
山人:山中的隐士。
大千:佛教用语,指宇宙。
宁:岂,哪里。

翻译

日月如同车轮转动,古今世界共享同一山丘。
唯有这只鹤,年岁已高,清冷不觉秋意浓。
离去和停留都无障碍,人世与天界都争相挽留。
离去时如龙腾出山,风雨中席卷深潭。
归来时如明珠归浦,鱼鳖竞相簇拥。
此生暂且寄居世间,常怕名声与实际不符。
我比不上陶渊明,老师却胜过远公般优秀。
送我过溪,溪水似乎逆流而上。
姑且让这山中人,永远记住两位老者的游历。
世间万物尽在掌握,何须忧虑别离。

鉴赏

这首词作于北宋时期,由文学家、书画家兼政治活动家苏轼所创作。诗中融合了深厚的哲理和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体现了作者超脱尘世、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态度。

"日月转双毂,古今同一丘。惟此鹤骨老,凛然不知秋。"

这几句描绘了一种超越时空的境界,日月轮回,如同古人所说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而诗人则如同那鹤骨般的老者,对于世事的变迁毫不知情。

"去住两无碍,人天争挽留。去如龙出山,雷雨卷潭湫。来如珠还浦,鱼鳖争骈头。"

这里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由自在的人生态度的向往,无论是离去还是归来,都能保持一份超然物外的豁达。"去如龙出山"等句子,则形象地描绘了一种力量和美丽的结合。

"此生暂寄寓,常恐名实浮。我比陶令愧,师为远公优。"

诗人对于现世的态度是淡泊明志,对于名利的追求持有警惕之心,并以古代隐士陶渊明自比,显得谦逊而又不失自信。

"送我还过溪,溪水当逆流。聊使此山人,永记二老游。大千在掌握,宁有别离忧。"

最后几句,则是诗人对于友情的珍视,以及对自然界的一种掌控感和无忧虑的生活态度。

总体而言,这首词通过生动的意象和哲理深邃的思考,展现了作者高超的艺术造诣以及其深厚的人文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