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那可说,所忧寒与饥
出处:《送柽弟入都》
清末近现代初 · 郑孝胥
与子同出都,十六年于兹。
子今复入都,良甚喜以悲。
两兄虽未老,皆异年少时。
事业那可说,所忧寒与饥。
我如风中船,奔涛猛相持。
不怨漂流苦,但恨常乖离。
何时得停泊,甘心趋路岐。
向来盛负气,不自谓我非。
进士弃不求,从人诟狂痴。
念子行入世,科第政所期。
闽士多褊狭,此语古已讥。
器闳乃受大,要须力戒之。
何物益神智,读书乌可迟。
吾今之所行,世人讵见知。
似傲非慢侮,似倦非摧颓。
寸心虹贯月,子胡愁我为?
子今复入都,良甚喜以悲。
两兄虽未老,皆异年少时。
事业那可说,所忧寒与饥。
我如风中船,奔涛猛相持。
不怨漂流苦,但恨常乖离。
何时得停泊,甘心趋路岐。
向来盛负气,不自谓我非。
进士弃不求,从人诟狂痴。
念子行入世,科第政所期。
闽士多褊狭,此语古已讥。
器闳乃受大,要须力戒之。
何物益神智,读书乌可迟。
吾今之所行,世人讵见知。
似傲非慢侮,似倦非摧颓。
寸心虹贯月,子胡愁我为?
鉴赏
这首诗是清朝末年的郑孝胥送给弟弟柽弟入都时所作,表达了诗人对弟弟的复杂情感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感慨。诗中提到十六年来兄弟一同在京都的经历,感叹时光荏苒,兄弟俩虽然未老,但已不同于少年时期,事业发展艰难,生活贫困。诗人自比为风中船只,面临汹涌波涛,虽不抱怨困苦,却遗憾与亲人分离。
诗人鼓励弟弟积极进取,追求科举功名,认为闽地人士多有偏狭,但才能出众者应有更大的抱负。他强调读书对提升智慧的重要性,并表示自己的行为不被世俗理解,看似傲慢并非轻慢,疲惫并非颓废,内心深处仍有坚定的信念。
最后,诗人以彩虹贯穿月亮的比喻,询问弟弟为何为自己的处境担忧,表达了他对弟弟的关爱和对自己选择的理解。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弟弟的期望,也有对自身境遇的反思,展现了诗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