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盗如毛,垂橐肆流走
出处:《峡口道中》
清 · 马潜
晨出上东门,迤逦来峡口。
两山夹人高,到此如戟手。
一关当其中,密树光冥黝。
所以吴朱桓,伏师歼魏丑。
地利无古今,有险在能守。
明末盗如毛,垂橐肆流走。
两山夹人高,到此如戟手。
一关当其中,密树光冥黝。
所以吴朱桓,伏师歼魏丑。
地利无古今,有险在能守。
明末盗如毛,垂橐肆流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清晨诗人从东门出发,行经峡谷的情景。他沿途感受到两山峻峭,仿佛夹持着道路,如同士兵持戟对峙,形成天然的险要关隘。诗人以吴国将领朱桓在此设伏击败魏军的历史典故,暗示了此地的战略价值,强调了地理形势的重要性。他进一步指出,无论古今,只要善于利用地利,就能固守险要,抵御外敌。然而,他也提到了明朝末年盗贼横行,人们不得不带着武器四处逃窜的社会现实。整首诗寓言性强,既赞美了自然的险峻,也揭示了历史与现实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