譬如天帝网明珠,珠体瑩然俱照彻
出处:《小字华严经赞》
宋 · 释德洪
我闻尊者龙胜师,应供曾入娑竭海。
龙宫微尘妙章句,目所一瞥辄能诵。
流于五天及震旦,为热恼中甘露门。
唯道人栖出其后,愿力猛利思精特。
能于方策纸墨间,书此大经十万偈。
诵于蜗舍巢庵中,了然如在龙宫见。
观者种性有差别,爱慕皆生殊异想。
要当谛观一尘中,亦有无边妙经卷。
昔有智人破此尘,十方世界一切说。
以名尘故非断空,而可破故非实有。
了此两宗妙法门,亦摄一切契经海。
譬如困卧俄顷际,梦中所历更千载。
乃知一念圆古今,真实际中法如是。
一微尘妙不可测,当知一一尘亦然。
譬如天帝网明珠,珠体瑩然俱照彻。
一珠具足诸网珠,一一珠中同遍入。
我今以此金刚句,坏灭彼众下劣想。
使悟尘中含此经,奚方策中乃惊异。
咨尔山君河树神,各各当忆本愿力。
要当勇猛勤守护,勿令邪念辄蠹侵。
毗蓝风吹须弥卢,劫火焚烧大千界。
为摊此经一切处,使其凉曝各得所。
我此现前佛子等,作是观者名正观。
稽首十方调御师,刹刹尘尘为作證。
龙宫微尘妙章句,目所一瞥辄能诵。
流于五天及震旦,为热恼中甘露门。
唯道人栖出其后,愿力猛利思精特。
能于方策纸墨间,书此大经十万偈。
诵于蜗舍巢庵中,了然如在龙宫见。
观者种性有差别,爱慕皆生殊异想。
要当谛观一尘中,亦有无边妙经卷。
昔有智人破此尘,十方世界一切说。
以名尘故非断空,而可破故非实有。
了此两宗妙法门,亦摄一切契经海。
譬如困卧俄顷际,梦中所历更千载。
乃知一念圆古今,真实际中法如是。
一微尘妙不可测,当知一一尘亦然。
譬如天帝网明珠,珠体瑩然俱照彻。
一珠具足诸网珠,一一珠中同遍入。
我今以此金刚句,坏灭彼众下劣想。
使悟尘中含此经,奚方策中乃惊异。
咨尔山君河树神,各各当忆本愿力。
要当勇猛勤守护,勿令邪念辄蠹侵。
毗蓝风吹须弥卢,劫火焚烧大千界。
为摊此经一切处,使其凉曝各得所。
我此现前佛子等,作是观者名正观。
稽首十方调御师,刹刹尘尘为作證。
鉴赏
这首诗《小字华严经赞》由宋代僧人释德洪所作,赞美了《华严经》的深奥与广大。诗中提到的“尊者龙胜师”和“应供曾入娑竭海”,以及“龙宫微尘妙章句”,都暗示了《华严经》内容的丰富和神秘。诗中还提到了“五天及震旦”,指的是佛教传播的地域范围,以及“热恼中甘露门”,比喻《华严经》对众生心灵的滋养。
诗人进一步阐述了《华严经》的广泛影响,不仅在佛教界流传,也跨越了不同文化与地域。通过“唯道人栖出其后,愿力猛利思精特”这一句,表达了对《华严经》精神追求者的敬意。诗中提到的“能于方策纸墨间,书此大经十万偈”,展现了书写经典时的虔诚与努力。
接着,诗人探讨了《华严经》对不同读者的影响,指出“观者种性有差别,爱慕皆生殊异想”。这反映了经典作品对个体心灵的独特触动。通过“要当谛观一尘中,亦有无边妙经卷”,诗人强调了深入理解《华严经》的重要性,指出即使是一粒尘埃中,也蕴含着无尽的智慧。
诗中引用了“昔有智人破此尘,十方世界一切说”的典故,进一步阐述了《华严经》的包容性和普遍性。通过对比“以名尘故非断空,而可破故非实有”,诗人探讨了《华严经》中关于宇宙与存在的深刻见解。
最后,诗人以“譬如困卧俄顷际,梦中所历更千载”来比喻短暂与永恒之间的关系,强调了《华严经》中关于时间与空间的哲学思考。通过“我今以此金刚句,坏灭彼众下劣想”,诗人表达了通过《华严经》来破除无知与偏见的决心。
整首诗通过对《华严经》的赞美,展现了其在佛教乃至整个文化领域中的重要地位,同时也体现了释德洪对于经典学习与传播的深切关注和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