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寒移羽葆,风惨杂金钲
出处:《泰陵望引哀歌》
明 · 郑岳
山陵功已奏,仪卫出都城。
万姓惊相吊,千官泣从行。
云寒移羽葆,风惨杂金钲。
天道凭谁问,人方倚太平。
万姓惊相吊,千官泣从行。
云寒移羽葆,风惨杂金钲。
天道凭谁问,人方倚太平。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对逝去君主的哀悼场景,充满了庄严肃穆的氛围。首句“山陵功已奏”,点明了君主功德已昭示于天地之间,暗示其离世是国家的一大损失。接着,“仪卫出都城”描绘了君主葬礼的盛大场面,显示出皇家的威严与尊贵。
“万姓惊相吊,千官泣从行”两句,通过百姓和官员的不同反应,展现了哀悼的广泛性和深切性。百姓因君主的离去而震惊,纷纷前来吊唁;官员则在君主的灵柩前哭泣,表达哀思。这种场景既体现了君主在生前的影响力,也反映了民众对君主的深厚情感。
“云寒移羽葆,风惨杂金钲”描绘了葬礼过程中的自然环境,云层低垂,寒气袭人,象征着哀伤的情绪弥漫在空气中;风声凄厉,与金钲(古代丧礼中使用的乐器)的声音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肃穆而悲凉的气氛。这两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增强了诗歌的情感表达,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庄重而又悲伤的场景之中。
最后,“天道凭谁问,人方倚太平”表达了对君主离世后天道难测的感慨,同时也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的希望——尽管君主已逝,但人们仍期待国家能够继续走向繁荣和平。这两句既是对逝者的一种哀悼,也是对未来的一种期盼,体现了诗人深沉的历史感和人文关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君主葬礼的描绘,以及对天道与人世关系的思考,展现了深厚的情感与深刻的哲理,是中国古代悼亡诗中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