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客谁夸御李来,入林岂信攀嵇独
出处:《过溱头桥读桥上碑记知为郭林宗访汝南处》
清 · 简钧培
澄之不清淆不浊,一水遥遥隔芳躅。
长虹驾空石砺齿,兴来踏月深怀企。
几日离居鄙吝生,两心相印槃阿矢。
由来处士虚声尚,隐囊玉尘标清望。
论治要争伊吕先,抗怀宛在黄农上。
岂知家国误虚谈,正坐身心习疏放。
责实知谁副盛名,汪波千顷汝南清。
朝廷自著钩党籍,乡里终留月旦评。
角巾垫处停华毂,一见倾心写金玉。
对客谁夸御李来,入林岂信攀嵇独。
想见扶阑并辔游,渺渺烟波人上头。
赠芍已忘周岁月,题桥谁续汉春秋。
桥下丰碑作人语,似记前贤曾住处。
峻极嵩高入望遥,流水无声背人去。
长虹驾空石砺齿,兴来踏月深怀企。
几日离居鄙吝生,两心相印槃阿矢。
由来处士虚声尚,隐囊玉尘标清望。
论治要争伊吕先,抗怀宛在黄农上。
岂知家国误虚谈,正坐身心习疏放。
责实知谁副盛名,汪波千顷汝南清。
朝廷自著钩党籍,乡里终留月旦评。
角巾垫处停华毂,一见倾心写金玉。
对客谁夸御李来,入林岂信攀嵇独。
想见扶阑并辔游,渺渺烟波人上头。
赠芍已忘周岁月,题桥谁续汉春秋。
桥下丰碑作人语,似记前贤曾住处。
峻极嵩高入望遥,流水无声背人去。
鉴赏
这首清代诗人简钧培的《过溱头桥读桥上碑记知为郭林宗访汝南处》描绘了一幅幽静而深远的画面。首句“澄之不清淆不浊”,以水的清澈比喻郭林宗的品性,既非世俗的浑浊,也不流于平淡。"一水遥遥隔芳躅"则暗示了林宗的足迹虽远,但其精神犹在。
"长虹驾空石砺齿"运用奇特的意象,描绘出林宗如虹般高洁的人格,"兴来踏月深怀企"表达了对他的仰慕与追思。接下来的诗句通过对比,揭示了林宗的高尚情操和淡泊名利,他追求的是伊尹、吕尚那样的治世理想,而非虚名。
"朝廷自著钩党籍,乡里终留月旦评"反映了林宗虽被误解,但民间口碑依旧。"角巾垫处停华毂"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停车驻足,对林宗的敬仰之情溢于言表。"赠芍已忘周岁月,题桥谁续汉春秋"则表达了对历史的追忆和对后人的期待。
最后两句"桥下丰碑作人语,似记前贤曾住处"和"峻极嵩高入望遥,流水无声背人去"以碑记和流水象征着林宗的精神永存,尽管岁月流逝,但他的影响深远。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郭林宗的赞美,表达了对高尚人格和淡泊名利精神的推崇,以及对历史人物及其事迹的深深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