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今秉烛游清夜,自古无绳系夕晖
出处:《壬子九日与群从子侄登乌石山用樊川韵》
宋 · 刘克庄
垂髫登巘捷于飞,岁晚重来脚力微。
壹死壹生群从少,某丘某水几人归。
即今秉烛游清夜,自古无绳系夕晖。
莫忆宫门谢时服,海图尚可补寒衣。
壹死壹生群从少,某丘某水几人归。
即今秉烛游清夜,自古无绳系夕晖。
莫忆宫门谢时服,海图尚可补寒衣。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垂髫:指幼童。巘:山峰。
捷于飞:比飞鸟还快。
岁晚:晚年。
脚力微:体力衰弱。
壹死壹生:生死变化。
群从:同伴。
某丘某水:指故乡的山水。
几人归:有几人能回来。
秉烛游:手持蜡烛夜游。
清夜:深夜。
无绳系夕晖:无法挽留夕阳。
宫门:宫廷。
谢时服:宫廷华服。
海图:海洋地图。
补寒衣:缝制寒衣。
翻译
年幼的孩子登山敏捷如飞鸟,晚年重游却脚步微弱。一生一死同伴稀少,多少人能回到那片丘陵和水域。
如今手持蜡烛在深夜游历,自古以来无人能留住夕阳的余晖。
不必怀念宫廷的华丽服饰,海洋地图的图案还能用来缝制寒衣。
鉴赏
诗人以深邃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秋日游子的图景。"垂髫登巘捷于飞"一句,以形象生动的语言,展现了诗人攀岩登峰的英姿飒爽。"岁晚重来脚力微"则流露出一种年华老去、体力不如往日的感慨。
接着,"壹死壹生群从少"透露了一种对朋友相逢又别离的无常感怀,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时光易逝、人事变迁的深刻感悟。"某丘某水几人归"则是对那些已经不再能够共游山水之友的一种怀念。
在夜幕降临之后,"即今秉烛游清夜"一句,诗人手执蜡烛,在清冷的夜色中继续他的漫步,这份寂静与孤独似乎成为了他思考和感悟的最佳时刻。"自古无绳系夕晖"则是对时间流逝、无法挽留的一种无奈。
最后,"莫忆宫门谢时服"一句,诗人劝慰自己不要再去怀念那些已经过去了的荣华富贵,而"海图尚可补寒衣"则是在告诫自己,虽然年老体弱,但对于知识和学问的追求依旧不应放弃,有如同补救寒冷之需一样。
整首诗流露出一种淡泊明志、超然物外的情怀,同时也透露了一种对时光易逝、人事无常的深切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