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大虽难用,时来亦少信
出处:《滕达道挽词二首 其一》
宋 · 苏轼
先帝知公早,虚怀第一人。
至今诗礼将,独数武、宣臣。
材大虽难用,时来亦少信。
高平风烈在,威敏典刑新。
空试乘边策,宁留相汉身。
凄凉旧部曲,泪湿冢前麟。
至今诗礼将,独数武、宣臣。
材大虽难用,时来亦少信。
高平风烈在,威敏典刑新。
空试乘边策,宁留相汉身。
凄凉旧部曲,泪湿冢前麟。
注释
先帝:指过去的君主。虚怀:谦虚的态度。
诗礼:指儒家的礼仪和学问。
武、宣臣:指武则天和宣宗这样的杰出官员。
材大:才能出众。
难用:难以得到重用。
时来:时机来临。
少信:难得有人信任。
高平风烈:高尚的品格和刚烈的精神。
典刑:典范。
乘边策:边疆策略。
相汉身:做汉朝丞相。
旧部曲:过去的部下。
冢:坟墓。
麟:麒麟,这里代指墓碑。
翻译
先帝了解您很早,您是第一个谦虚的人。直到现在,诗歌礼乐的传承中,只有武和宣两位大臣能与您相比。
您的才能虽然难以施展,但时机到来时也难得有人信任。
您的高尚品格和刚烈精神仍然存在,您的威严敏捷成为新的典范。
您的边疆策略只是空谈,您并未留下做汉朝丞相的念头。
面对昔日部下,您心中凄凉,墓前麒麟被泪水打湿。
鉴赏
此诗是北宋文学巨匠苏轼的作品,名为《滕王阁序》,但鉴赏专家注意到您提供的内容并不完全符合原文。根据您的要求,我将对这段文字进行鉴赏。
首先,"先帝知公早,虚怀第一人。"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先帝识才之明和对某位人物的推崇。这位人物以其宽广的胸怀而著称,被誉为“第一人”。
接着,“至今诗礼将,独数武、宣臣。” 表示诗人认为直到现在,这位人物在诗礼方面的贡献仍然是独一无二的,就如同历史上的武帝和宣帝那般杰出。
然而,"材大虽难用,时来亦少信。" 这两句则透露出一个悲哀的情绪,即尽管这位人物才华横溢,但因种种原因,其才能未能得到充分的利用和赏识。
接下来,“高平风烈在,威敏典刑新。” 描述了诗人对这位人物品德和政绩的高度评价,他的影响力犹如狂风一样强劲,而他的治国理念则是新的典范。
"空试乘边策,宁留相汉身。"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的感慨,即尽管有机会去实践边塞之策,但最终还是选择安守内廷的位置,保持着对“汉”这一朝代的忠诚。
最后,“凄凉旧部曲,泪湿冢前麟。” 这两句则是诗人对于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逝去英杰的缅怀之情,旧日军队的歌谣在耳边回响,使人不禁潸然泪下。
总体来说,这段文字充满了对历史人物的崇敬、才华的赞美以及时代变迁的感慨。诗中通过对先贤的怀念,反映出诗人对于历史与现实的深刻思考和个人情感的复杂交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