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以无缘慈,哀五浊苦全文

以无缘慈,哀五浊苦

明 · 释函是
大士灵通,多在忍土。
以无缘慈,哀五浊苦
感应道交,如子得母。
水中月影,非去非到。
空谷响声,前后之步。
我以心眼,观大士处。
几丧目前,而哑然住。
能非所观,所非能觑。
绝待而歔,有语无语。
以示禅者,如箭锋拄。
俯仰折旋,无容顾伫。
信口而呼,纵目所注。
神光俨然,不可思虑。
大悲观音,为物作矩。
共此未来,皈命顶礼。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观音大士的灵性和慈悲,通过生动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展现了观音大士与众生之间的感应关系。诗人以“大士灵通,多在忍土”开篇,点明观音大士的超凡智慧和慈悲心怀,常在忍辱之地显现神通。接着,“以无缘慈,哀五浊苦”,表达了观音大士对世间苦难众生的深切同情,不求回报地给予慈爱。

“感应道交,如子得母”一句,形象地描绘了观音大士与众生之间心灵的连接,如同子女得到母亲的庇护。接下来的“水中月影,非去非到;空谷响声,前后之步”则运用自然景象来比喻,说明观音大士的法力深不可测,既不在眼前也不远离,如同水中月影和空谷回声,既非实体又非虚幻。

诗人进一步深入探讨观音大士的境界:“我以心眼,观大士处。几丧目前,而哑然住。”这表明诗人通过内心的洞察,感受到观音大士的存在超越了眼前的物质世界,令人难以言喻。随后的“能非所观,所非能觑”揭示了观音大士与观者的相对性,强调了观音大士的超脱和观者的局限。

“绝待而歔,有语无语”则表现了观音大士的神秘和难以言表的境界,即使有语言也无法完全表达其深邃之意。最后,“以示禅者,如箭锋拄。俯仰折旋,无容顾伫。信口而呼,纵目所注。神光俨然,不可思虑。”诗人以禅宗的语言,描述了观音大士对禅者的启示,如同锐利的箭头直指人心,不容回避。同时,观音大士的神光庄严,让人无法思考,只能诚心归依。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观音大士的慈悲与智慧,以及与众生之间的深刻联系,体现了佛教中观音菩萨作为救世主的形象,以及其对众生的普遍关怀和超凡的法力。

诗句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