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和也无妖气,阴阳愆期乃人致
出处:《水旱祷》
唐 · 苏拯
祷祈勿告天,酒浆勿浇地。
阴阳和也无妖气,阴阳愆期乃人致。
病生心腹不自医,古屋澄潭何神祟。
阴阳和也无妖气,阴阳愆期乃人致。
病生心腹不自医,古屋澄潭何神祟。
拼音版原文
注释
祷祈:祈祷。勿:不要。
告:告诉。
天:上天。
酒浆:酒水。
浇:倾倒。
地:大地。
阴阳:中国古代哲学概念,指天地、男女、冷暖等对立统一的关系。
和:和谐。
妖气:邪气。
愆期:错过时节,引申为失衡或不协调。
人致:人为因素导致。
病生:疾病产生于。
心腹:内心深处。
自医:自我治疗。
古屋:古老的房屋。
澄潭:清澈的潭水。
神祟:神灵作祟。
翻译
不要向上天祈祷,也不要向大地倾倒酒浆。阴阳调和则无邪气,阴阳失调则是人为因素。
内心疾病无法自我治疗,古老的房屋和清澈的潭水又怎会招来神灵作祟呢?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苏拯的《水旱祷》,从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界变化的观察和思考,以及他对于天人关系的哲学思考。诗中的“祷祈勿告天,酒浆勿浇地”表达了一个重要的思想,那就是在自然灾害面前,人们应该有自知之明,不应盲目地进行无效的祭祀活动,而应当寻求实际的解决方法。
“阴阳和也无妖气,阴阳愆期乃人致”两句则深化了这一思想,指出自然界的平衡(阴阳和)是没有邪恶之气的,而一旦出现不平衡(阴阳愆期),导致的灾害往往是由于人类自身行为所引起。这反映了古人对天人关系的一种理性认识。
最后两句“病生心腹不自医,古屋澄潭何神祟”则通过比喻的手法,将自然界的问题比作人的疾病,指出问题的根源在于自身,而非外部的神灵。这强调了人应当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并且应该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依赖于迷信。
总体来看,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苏拯的文学才华,更重要的是,它体现了一种理性思维和自我反省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