蟠桃时熟三千岁,铜狄重摩五百年
出处:《登仙木》
宋 · 孙应时
刘樊蝉蜕此登仙,老木当年已插天。
玉骨半枯犹秀润,苍皮新长已荣鲜。
蟠桃时熟三千岁,铜狄重摩五百年。
化鹤未归山寂寂,徘徊谁与问因缘。
玉骨半枯犹秀润,苍皮新长已荣鲜。
蟠桃时熟三千岁,铜狄重摩五百年。
化鹤未归山寂寂,徘徊谁与问因缘。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刘樊:指代两个人物,可能是传说中的仙人。蝉蜕:比喻脱胎换骨,变为仙人。
登仙:升仙,成仙。
老木:古老的树木。
插天:直入云霄。
玉骨:形容树木如玉般洁白坚硬。
半枯:半是枯萎。
犹秀润:仍然显得秀美湿润。
苍皮:深色的树皮。
新长:新生的。
已荣鲜:已经长得鲜亮。
蟠桃:神话中的仙果,据说能使人长生不老。
时熟:成熟的时候。
三千岁:极言时间之久。
铜狄:铜制的神兽或雕塑。
重摩:长久地压在上面。
化鹤:变成仙鹤。
未归:尚未回归。
山寂寂:山林静寂。
徘徊:犹豫不决,来回走动。
因缘:佛教术语,指因果关系或缘分。
翻译
刘樊二人如同蝉蜕变为仙,当年的老树已直插云天。那株玉石般晶莹的老树虽半枯但仍显秀美滋润,新生的树皮青翠鲜亮。
蟠桃成熟需历经三千年,铜狄重压已过五百载。
他们化为仙鹤仍未回归,山中寂静无声,无人询问他们的因果缘分。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仙境图景,其中的“刘樊蝉蜕此登仙”表达了诗人对仙界的向往和追求。"老木当年已插天"则形象地描述了这棵树与天地相连,岁月悠久。"玉骨半枯犹秀润"和"苍皮新长已荣鲜"分别从树干和树皮的角度,描绘出老木即使年迈依然保持着生命力和美感。
接下来的"蟠桃时熟三千岁"和"铜狄重摩五百年"则进一步渲染了仙境的神秘与悠久,蟠桃作为长生不老的象征,其成熟周期之长令人惊叹;而铜狄,即古代祭祀时用的青铜器物,经过五百年的摩擦仍旧光鲜,亦凸显了时间在仙境中的静止。
最后两句"化鹤未归山寂寂,徘徊谁与问因缘"则表达了诗人对那未归的仙鹤(通常是道士修炼成仙后所化)的期待和对其仙行的好奇。整首诗通过对仙境中老木、蟠桃、铜狄以及仙鹤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超脱尘世、追求长生不老的向往,以及对自然界永恒与静谧美感的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