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知堤上游人少,渐觉城中空地多
出处:《涌金门城望五首 其一》
宋末元初 · 方回
萧条垂柳映枯荷,金碧楼空水鸟过。
略剩繁华犹好在,细看冷淡奈愁何。
遥知堤上游人少,渐觉城中空地多。
回首太平三百载,钱王纳土免干戈。
略剩繁华犹好在,细看冷淡奈愁何。
遥知堤上游人少,渐觉城中空地多。
回首太平三百载,钱王纳土免干戈。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静谧而又带有几分凄凉的画面。开篇“萧条垂柳映枯荷,金碧楼空水鸟过。”两句通过对柳树和荷花的描述,传达出一种物是人非的感觉,那些曾经繁茂的景象现在已经变得萧瑟和枯干,而金碧辉煌的大楼内却只有寂寞的水鸟穿行,这种对比强烈地表达了诗人的哀愁。
接着,“略剩繁华犹好在,细看冷淡奈愁何。”两句则更加深入地表现了诗人对于过往繁华的眷恋与现在冷清景象的无奈。这里的“略剩”和“犹好在”表达了一种对美好事物不忍割舍的情感,而“细看冷淡”则是诗人面对现实后的深刻体察,内心充满了难以名状的忧愁。
再下来,“遥知堤上游人少,渐觉城中空地多。”两句延续了前面的意境,通过堤上游人的稀少和城中的空旷,诗人感受到的是一种时代的衰落与孤寂。这里“遥知”和“渐觉”的用法,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周遭环境变化的观察,也透露出了一种深切的感受。
最后,“回首太平三百载,钱王纳土免干戈。”两句则是诗人对于历史的反思。这里提到的“太平”可能指的是过去某个和平时期,而“钱王纳土免干戈”的语句,则是在表达对那些曾经权倾一时而后能够归还土地、避免战争的统治者的怀念。这两句不仅是诗人的个人情感流露,也反映了诗人对于和平与安定的深切向往。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以及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刻感悟,表达了一种淡淡的哀愁与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