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漫仕有声徐偃国,赋归不愧子陵台全文

漫仕有声徐偃国,赋归不愧子陵台

宋末元初 · 方回
时违运往岂无才,老气峥嵘隘九垓。
漫仕有声徐偃国,赋归不愧子陵台
相逢苦雨泥双屐,可及晴湖汎一杯。
忽又趁潮上桐濑,山中春笋正堪煨。

鉴赏

诗人以深沉的笔触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和赞赏之情。"时违运往岂无才"一句,感慨于时代的变迁与个人才能的发挥,语气中带有一种时代沧桑与个人的无奈。"老气峥嵘隘九垓"则描绘了一位老者的形象,气势不减,犹如巍巍高山一般。

接着,"漫仕有声徐偃国,赋归不愧子陵台"两句中,诗人提到朋友在官场上的名声和才华,即便是在隐退后,也无需羞愧,与古时贤者相比。这里的"子陵台"暗指东汉时期的司马相如,他曾在蜀地建造了一座别业,名为"子陵之台",象征着文人的高洁与自得其乐。

"相逢苦雨泥双屐"一句通过对恶劣天气中朋友相遇的情景描写,表现了难得的友情。紧接着"可及晴湖汎一杯"则转换了氛围,从阴雨转为晴好,共饮酒水,表达了珍惜时光与乐享人生的意境。

最后两句"忽又趁潮上桐濑,山中春笋正堪煨",诗人写道朋友随着潮汐而去,而自己则留在山中,享受着春天的竹笋美味。这既是对友人的送别,也是对自己的归隐生活的一种憧憬。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人生况味的体验,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与高远的志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