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缓时终见鬼神情,世人未解徒相惊全文

缓时终见鬼神情,世人未解徒相惊

出处:《缓斋歌
明 · 黄衷
人生快意苦不早,恰有高斋名得好。
翕辟长虚众妙门,碧阶春动元公草。
玄机不疾还自速,七十二候年年足。
邯郸道上枕边逢,到了功成黍先熟。
缓时终见鬼神情,世人未解徒相惊
露花朝在夕照地,佳木排云阅代成。
汇如沧海泳九有,岂必奔流沙石走。
又如大旱望霖雨,渴壤徐滋甘沫透。
斋中有客手霹雳,驱江转岳无遗力。
高明直济佩韦风,张弦却笑安于棘。
古槐斋外黄沙路,数里逶迤接天去。
宫烟翠拂九关开,千骑火城看矩步。

鉴赏

这首《缓斋歌》由明代诗人黄衷所作,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哲理,描绘了一幅充满隐逸与超脱之美的画面。

首先,“人生快意苦不早”一句,开篇即以人生的短暂与快意难得为题,引出对生命价值的深刻思考。接着,“恰有高斋名得好”,则点明了诗中主人公所处的环境——一座命名得宜的高雅书斋,暗示了其内心的宁静与追求。

“翕辟长虚众妙门,碧阶春动元公草。”这两句运用了自然界的景象来象征内心世界的丰富与变化,碧阶上的春草仿佛是元公(古代文人)笔下生机勃勃的象征,暗示着诗人的精神世界充满了创造与活力。

“玄机不疾还自速,七十二候年年足。”这里以玄机的快速与自然节气的循环对比,表达了时间的流转与生命的节奏,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在时间的流逝中保持着内心的平静与坚定。

“邯郸道上枕边逢,到了功成黍先熟。”借用典故,表达了诗人对于功名利禄的淡然态度,以及对于真正成就的深刻理解,即真正的成功并非外界的认可,而是在内心深处的自我实现。

“缓时终见鬼神情,世人未解徒相惊。”这一句揭示了诗人对于世态炎凉的洞察,以及对于自身追求的坚持,强调了在缓慢的时光中,能够看清事物的本质,而世人往往因浮躁而错失真谛。

“露花朝在夕照地,佳木排云阅代成。”通过露花与佳木的变化,展现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更迭,同时也寓意着诗人在岁月的洗礼中,不断成长与进步。

“汇如沧海泳九有,岂必奔流沙石走。”以大海的广阔与深邃比喻诗人的胸怀与视野,强调了在广阔的天地间,不必拘泥于表面的纷扰,而应追求内在的平和与宽广。

“又如大旱望霖雨,渴壤徐滋甘沫透。”将诗人的期待比作久旱后对雨水的渴望,形象地表达了对知识、智慧或心灵滋养的追求,以及在等待中逐渐获得满足的过程。

“斋中有客手霹雳,驱江转岳无遗力。”这一句描绘了诗人在书斋中的独特魅力,如同雷电一般震撼人心,能够调动巨大的力量,无论是改变自然景观还是影响他人,都展现出其非凡的影响力。

“高明直济佩韦风,张弦却笑安于棘。”通过对比高明与低俗,强调了诗人在道德与行为上的高洁与从容,即使面对困难也能保持乐观与坚韧。

“古槐斋外黄沙路,数里逶迤接天去。”以古槐与黄沙路为背景,描绘了一条通往远方的道路,象征着诗人的理想与追求,无论道路多么漫长与艰难,都坚持不懈地前行。

“宫烟翠拂九关开,千骑火城看矩步。”最后两句通过宫殿的烟雾与军队的行进,营造出一种庄重与威严的氛围,同时暗示了诗人在社会中的地位与影响力,以及其对秩序与规则的尊重与维护。

整体而言,《缓斋歌》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命、社会的深刻洞察,也体现了其独特的审美情趣与哲学思考,是一首富有深意与艺术魅力的作品。

诗句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