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云趺坐老,天籁呗歌深
出处:《除夕作》
明 · 王世贞
三百六十日,岁朝俄至今。
法云趺坐老,天籁呗歌深。
一饱无余事,千秋有愧心。
明朝是明岁,从此觅知音。
法云趺坐老,天籁呗歌深。
一饱无余事,千秋有愧心。
明朝是明岁,从此觅知音。
鉴赏
此诗《除夕作(其二)》由明代诗人王世贞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辞旧迎新的时刻,以及诗人对于时光流转、人生百态的深刻感悟。
首句“三百六十日,岁朝俄至今”,以一年三百六十日的概括,形象地展现了时间的流逝,而“岁朝俄至今”则表达了岁月匆匆,转眼又是一年的感慨。这种对时间的敏感捕捉,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深刻体悟。
接着,“法云趺坐老,天籁呗歌深”两句,运用了佛教中的“法云”与“天籁”来象征内心的平静与自然界的和谐。诗人仿佛置身于一种超脱尘世的境界中,通过“趺坐”这一佛教修行的姿态,表达了一种内心的宁静与超然。同时,“呗歌深”则暗示了内心的歌声深邃悠远,充满了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和探索。
“一饱无余事,千秋有愧心”这两句,诗人反思自己的生活状态,认为在满足基本生存需求之后,内心仍有未尽之事,感到遗憾和愧疚。这既是对个人生活的审视,也是对人生价值的追问,体现了诗人对于精神追求的渴望。
最后,“明朝是明岁,从此觅知音”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来的期待和对于真正理解自己、与自己心灵相通之人的渴望。在新的一年里,诗人希望能够找到那个能够共鸣、理解自己的人,共同分享生活的喜怒哀乐,体现了深厚的人际情感和对真挚友谊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时间、内心、生活和人际关系的深刻探讨,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对生命意义的深入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