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这回到岸好焚舟,不须更说波涛苦全文

这回到岸好焚舟,不须更说波涛苦

出处:《虚空歌
宋 · 张继先
虚空荡荡无边岸,日月东西互宾饯。
东宾西饯几时休,生死场中如掣电。
本来真性同虚空,光明朗耀无昏蒙。
偶因一念落形体,为他生死迷西东。
堪叹世人全不觉,死即哀兮生即乐。
不知生是死根由,只喜东升怕西落。
东升西落理当然,休将情识相牵缠。
不信但看日与月,朝昏上下常周天。
生非来兮死非去,无有相因随所寓。
六道轮回浪著忙,真人止在虚空住。
真人住处无室庐,邻风伴月同清虚。
莫谓灵光只些子,包罗法界无遗馀。
法界包罗大无外,密入纤尘小无内。
饥寒灾祸不能加,物物头头归主宰。
一堆尘土百年形,如舟泛水凭人行。
忽朝舟坏人登岸,枯木无主从沉倾。
莫腐莫回顾,万水千江几番渡。
这回到岸好焚舟,不须更说波涛苦
有缘舟居不居舟,终不虞昨夜风雷撼山岳。
虚空不动常如如,识得真空方不昧,古往今来镇长在。
掀翻世界露全身,尽度众生超苦海。
真空消息非顽空,纵横变化无终穷。
听我一歌空里曲,铁蛇飞上昆崙峰。

拼音版原文

kōngdàngdàngbiānànyuèdōng西bīnjiàn

dōngbīn西jiànshíxiūshēngchǎngzhōngchèdiàn

běnláizhēnxìngtóngkōngguāngmínglǎng耀yàohūnméng

ǒuyīnniànluòxíngxiūwèishēng西dōng

kāntànshìrénquánjuéāishēng

zhīshēngshìgēnyóuzhīdōngshēng西luò

dōngshēng西luòdāngránxiūjiāngqíngshíxiāngqiānchán

xìndànkànyuècháohūnshàngxiàchángzhōutiān

shēngfēiláifēiyǒuxiāngyīnsuísuǒ

liùdàolúnhuílàngzhùmángzhēnrénzhǐzàikōngzhù

zhēnrénzhùchùshìlínfēngbànyuètóngqīng

wèilíngguāngzhīxiēbāoluójièbiān

jièbāoluówàixiānchénxiǎonèi

hánzāihuònéngjiātóutóuguīzhǔzǎi

duīchénbǎiniánxíngzhōufànshuǐpíngrénxíng

cháozhōuhuàiréndēngànzhǔcóngchénqīng

huíwànshuǐqiānjiāngfān

zhèhuídàoànhǎofénzhōugèngshuōtāo

yǒuyuánzhōuzhōuzhōngzuófēngléihànshānyuè

kōngdòngchángshízhēnkōngfāngmèi

wǎngjīnláizhènchángzài
xiānfānshìjièquánshēn

jìnzhòngshēngchāohǎi
zhēnkōngxiāofēiwánkōng

zònghéngbiànhuàzhōngqióng
tīngkōng

tiěshéfēishàngkūnlúnfēng

注释

荡荡:形容广阔无垠。
宾饯:像宾客一样相互送别。
掣电:形容快速如闪电。
真性:真实的本性。
形体:物质化的身体。
六道:佛教中的六种轮回道。
真人:指修行高深的人。
昆崙峰:古代神话中的高山。

翻译

宇宙浩渺无边际,日月交替如同宾客相送。
日月交替何时停歇,生命中生死变幻如闪电般快。
生命的本质本如虚空,光明照耀,没有昏暗。
偶尔因念头化为形体,迷失于生死的东与西。
可叹世人未能察觉,死亡悲伤,生活快乐。
不明白生即是死的根源,只知追求日出而惧怕日落。
日出日落是自然规律,不必让情感牵绊。
看那日月,昼夜交替,环绕天空无尽。
生死并非来去分明,随心所欲,无固定形态。
六道轮回中忙碌无益,真正的存在只在虚空停留。
真人在虚空中无住所,只有清风明月相伴。
不要小看灵光微弱,它包容法界,无所遗漏。
法界广大无边,细微至尘埃都包含其中。
无论饥寒灾难,万物皆受主宰掌控。
短暂的生命如舟浮水上,随时可能靠岸。
一旦舟破人登岸,即使枯木也难自主。
别留恋过去,经历无数渡河后终到岸边。
此岸焚烧旧舟,无需再提波涛之苦。
有缘者或居舟或弃舟,都不畏惧昨夜风雨动摇。
虚空永恒不变,理解真空才能洞察一切,自古至今始终如此。
揭示世界的真面目,普度众生脱离苦海。
真空并非空无所有,而是变化无穷无尽。
听我在这空中的歌曲,铁蛇飞向昆仑峰。

鉴赏

这首诗名为《虚空歌》,出自宋代诗人张继先之手。全诗围绕着“虚空”这一主题,表达了对生命真谛和宇宙本质的深刻领悟。

开篇“虚空荡荡无边岸,日月东西互宾饯。”两句描绘出一个广阔无垠、无边无际的宇宙景象,日月的运行如同宾客般相继出现,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

接着,“东宾西饯几时休,生死场中如掣电。”通过比喻手法,将生命与死亡之间的转换比作迅速如闪电一般,不可预测,也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表现了诗人对于生死问题的深刻感悟。

“本来真性同虚空,光明朗耀无昏蒙。”两句表达了对生命本质与宇宙之关系的认识,即生命的真实面貌应当如同虚空一般纯净明亮,没有任何污染和迷雾。

而“偶因一念落形体,为他生死迷西东。”则道出了人之所以迷失,是因为受到某种观念或执着的影响,导致了对生命真谛的忽视和误解。

诗中还有一段:“堪叹世人全不觉,死即哀兮生即乐。不知生是死根由,只喜东升怕西落。”批评了世人对于生与死的浅薄态度,他们只是一味地追求生而畏惧死,却不知生死乃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是生命之树上的两个果实。

“东升西落理当然,休将情识相牵缠。”这两句则劝诫世人应当超脱对生死的执着,不应让情感和意识束缚自己的心灵。

接下来的部分:“不信但看日与月,朝昏上下常周天。生非来兮死非去,无有相因随所寓。”通过观察自然界中日月运行的规律,进一步阐述了生命的无常和生死的相对性,没有绝对的来去,也没有固定的归宿。

“六道轮回浪著忙,真人止在虚空住。”这两句则引出了佛教中的“六道轮回”概念,即生命在六个不同境界中不断轮转,而“真人”——即达到解脱的人,只停留在超越生死的“虚空”之中。

“真人住处无室庐,邻风伴月同清虚。”描绘了这种超脱状态下的生活景象,无需物质的栖身之所,与自然和谐共存,达到了与宇宙同步的境界。

紧接着,“莫谓灵光只些子,包罗法界无遗馀。法界包罗大无外,密入纤尘小无内。”则强调了精神觉醒的重要性,认为这种觉醒不仅仅局限于个别之处,而是普遍存在于整个宇宙以及每一个微小的尘埃中。

“饥寒灾祸不能加,物物头头归主宰。”这两句表达了在达到真空状态后,对任何外界的困扰都能够保持不受影响,每一物都回到它本来的主宰之下。

以下几句:“一堆尘土百年形,如舟泛水凭人行。忽朝舟坏人登岸,枯木无主从沉倾。”通过比喻手法,将生命比作一叶小舟,在时间的河流中漂泊,不可预知何时会遭遇风浪而沉沦。

“莫腐莫回顾,万水千江几番渡。”劝诫人们不要执着于过去,也不必对未来忧虑,应当像渡过无数河流一样,将生死看作一次又一次的旅程。

诗尾部分:“这回到岸好焚舟,不须更说波涛苦。有缘舟居不居舟,终不虞昨夜风雷撼山岳。”则表达了对于生命航行到达彼岸后,应当彻底抛弃对生死的执着和恐惧,因为一切相遇都是缘分,不必对过去的苦难有所挂念。

最后,“虚空不动常如如,识得真空方不昧,古往今来镇长在。掀翻世界露全身,尽度众生超苦海。”则总结了诗中对于“虚空”这一主题的深刻理解,以及对生命和宇宙本质的认识,表达了通过这种理解而获得的解脱和力量,可以超越世间的痛苦,将所有众生引领出苦海。

全诗语言流畅,意境辽阔,以“虚空”为象征探讨了生命、时间与宇宙的深奥关系,是一首融合了佛教哲理与诗歌艺术的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