鲸死彗星出,蟆枯月魄圆
出处:《七窍凿》
宋 · 刘克庄
自从七窍凿,无复六根全。
鲸死彗星出,蟆枯月魄圆。
鲸死彗星出,蟆枯月魄圆。
拼音版原文
注释
七窍:中国古代哲学中指人的耳、鼻、眼、口、舌、心七个感知通道。六根:佛教术语,指眼、耳、鼻、舌、身、意六种感觉器官,也指六种认识事物的根由。
鲸死:比喻宏大事物的消亡或衰败。
彗星出:古人认为彗星出现预示着不祥之事,这里可能象征某种灾难或剧变。
蟆枯:蛙类的枯萎,象征生命力的衰退。
月魄圆:月亮圆满,可能暗指某种轮回或终结。
翻译
自从有了七窍被开凿就不再有完整的六种感觉
鉴赏
这首诗名为《七窍凿》,出自宋代文学家刘克庄之手。全诗寓意深刻,语言精练,通过形象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人世疾苦和天灾人祸的感慨。
“自从七窍凿,无复六根全。”
这两句开篇便揭示了主题:七窍(即眼睛、耳朵、鼻子、嘴巴等)一旦被凿穿,人的六根(即眼、耳、鼻、舌、身、意)就无法保持完整。这里的“七窍”和“六根”,不仅是形象地描绘了身体的受损,更深层次上反映出心灵的创伤和精神世界的破碎。
“鲸死彗星出,蟆枯月魄圆。”
这两句通过对比鲜明的意象,进一步强化了主题。鲸鱼的死亡与彗星的出现通常被古人视为不祥之兆,而蟾蜍(即蟆)的枯萎和月亮中阴影的圆润,则暗示着自然界中的生灵也受到了影响,呈现出一种末日般的景象。
整首诗通过对比鲜明、意象强烈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于人间疾苦与天灾人祸的深刻感慨,同时也反映出了古代文人的宇宙观和人生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