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有先庐供手实,幸叨儒籍免身佣
出处:《次韵赵景文见寄》
宋 · 陈著
十载扃门白发翁,一丝飞毒忽缠胸。
浮云随詟惊雷散,跃铁终逃劫火镕。
尚有先庐供手实,幸叨儒籍免身佣。
关津本不征风月,来往何妨信一筇。
浮云随詟惊雷散,跃铁终逃劫火镕。
尚有先庐供手实,幸叨儒籍免身佣。
关津本不征风月,来往何妨信一筇。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十载:十年。扃门:闭门。
白发翁:老翁。
飞毒:毒丝。
忽:忽然。
缠胸:缠绕胸口。
浮云:忧虑。
詟:惊惧。
散:消散。
跃铁:决心。
劫火:灾难之火。
先庐:自家田地。
供手实:亲手耕种。
叨:有幸。
儒籍:读书人的身份。
身佣:做苦力。
关津:过关渡口。
征:征收。
风月:指生活享受。
信:持。
筇:竹杖。
翻译
十年闭门的老翁,忽然间胸口被毒丝缠绕。乌云般的忧虑如惊雷般消散,炽热的劫火也无法熔化他的决心。
家中还有亲手种植的田地,庆幸身为读书人不用做苦力。
过关渡口本无需征税于风月,来来往往,手持竹杖也无妨。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著的《次韵赵景文见寄》,通过对个人生活和心态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的老境心境以及对友情的珍视。首句“十载扃门白发翁”描绘了诗人十年闭门独居,岁月已在他身上留下白发的痕迹,显示出他的年迈与孤寂。第二句“一丝飞毒忽缠胸”则暗示了诗人突然遭遇某种困境或疾病,使他感到忧虑。
接下来,“浮云随詟惊雷散,跃铁终逃劫火镕”运用比喻,将困扰他的问题比作惊雷,暗示问题虽大但最终能如浮云般消散;而“跃铁终逃劫火镕”则表达出诗人坚韧不屈,决心度过难关的决心。第五、六句“尚有先庐供手实,幸叨儒籍免身佣”表达了诗人虽然年老,但仍能自给自足,得益于读书人身份得以免除劳役的欣慰。
最后两句“关津本不征风月,来往何妨信一筇”以轻松的口吻收尾,意指诗人明白人生不必过于拘泥于世俗的规矩,朋友间的交往无需过多礼节,只需随意相伴,杖藜而行,流露出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又不乏豁达,体现了诗人面对生活的坚韧与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