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前巧匠剪春罗,桥上亭亭景物和
出处:《双桂桥》
宋 · 孙应凤
桥前巧匠剪春罗,桥上亭亭景物和。
明夜元宵一团玉,连波还解似金波。
明夜元宵一团玉,连波还解似金波。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桥前:指桥的前面。巧匠:技艺高超的工匠。
春罗:形容春天的美丽图案或布料。
桥上:指桥的上面。
亭亭:形容建筑物挺立的样子。
景物和:周围的景色和谐统一。
明夜:明亮的夜晚。
元宵:农历正月十五的圆月或元宵节。
一团玉:比喻明亮如玉的满月。
连波:连续不断的波浪。
似金波:像金色的波浪,形容月光在水中的倒影。
翻译
桥前能工巧匠裁剪出如春罗的美景桥上的亭台楼阁映衬着周围的和谐景色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景象,通过对比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切感受。"桥前巧匠剪春罗"一句,勾勒出匠人在桥前的精细劳作,他们似乎在用春天的轻纱织就一幅生机勃勃的图画。这不仅展示了匠人的技艺,更象征着春意盎然、万物复苏的景象。
"桥上亭亭景物和"则描绘了桥上的宁静与和谐,"亭亭"二字传达出一种小巧精致之感,似乎在这里,每一处景观都被精心布置,呈现出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
到了"明夜元宵一团玉",诗人的笔触转向月夜,"元宵"指的是中秋节,这里用"一团玉"形容明月,既表达了月亮如玉般纯洁无暇,也描绘出一个圆满和谐的意境。
最后"连波还解似金波"则是对水波的细腻刻画。这里的"连波"可能指的是桥下的流水,而"还解"则暗示着波光在月光下闪耀,宛如金色的波浪,这不仅形象地描绘了水波的动态美,更赋予其一种金属般的坚硬与珍贵。
整首诗通过对春日景物和夜晚月色、水波的细腻刻画,展现出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切感悟,以及对生活中那些平凡而又不易觉察到的美好所做出的艺术提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