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声怨炎夏,山色报新秋
出处:《和于中丞登越王楼》
唐 · 王严
雉堞临朱槛,登兹便散愁。
蝉声怨炎夏,山色报新秋。
江转穿云树,心闲随叶舟。
仲宣徒有叹,谢守几追游。
蝉声怨炎夏,山色报新秋。
江转穿云树,心闲随叶舟。
仲宣徒有叹,谢守几追游。
拼音版原文
注释
雉堞:城墙上的齿状矮墙。临:靠近。
朱槛:红色的栏杆。
兹:这里。
散愁:消除忧愁。
蝉声:蝉的鸣叫。
怨:表达不满或哀怨。
炎夏:炎热的夏天。
山色:山的景色,颜色。
报:预示,告知。
新秋:初秋时节。
江转:江水转弯。
穿:穿越。
云树:云雾缭绕的树木。
心闲:心情悠闲。
叶舟:小船,此处可能指被树叶遮蔽的小舟,形容舟小而隐于自然之中。
仲宣:王粲,东汉末年文学家,以诗文著名,常用来自喻才子的哀愁。
徒有叹:只能空自感叹,表示无奈或遗憾。
谢守:谢灵运,南朝宋诗人,曾任地方官,以山水诗著称。
几追游:能有几次追忆畅游的机会,指向往古人寄情山水的生活。
翻译
站在城墙边的红栏杆旁,登高望远瞬间消散了忧愁。蝉的鸣叫声中带着对酷暑的抱怨,山色却预示着初秋的到来。
江水蜿蜒穿过云雾缭绕的树林,心境悠然随着树叶间的小舟漂流。
虽然仲宣(王粲)只能空自感叹,但谢守(谢灵运)那样的雅兴又有几回能追忆畅游呢?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上越王楼的景象与感受。开头两句“雉堞临朱槛,登兹便散愁”写出了登楼时的心境转变,从紧张或忧虑的情绪到心情舒畅的过程。雉堞即城垣,朱槛为红色的栏杆,表现了诗人对于景致的细腻描绘。
接下来的两句“蝉声怨炎夏,山色报新秋”则写出了夏末秋初的季节交替。蝉鸣叫不息,似乎在抱怨酷热的夏日,而远处山色的变化预示着秋天的到来。这两句生动地描绘了自然界的景象,同时也传达了一种从炎热向凉爽过渡的情感体验。
“江转穿云树,心闲随叶舟”中的“江转穿云树”形象鲜明,展示了诗人面对江水与山林交错的壮丽景色时的心境。心闲,即心情宁静自在;随叶舟,则是随波逐流,无拘无束。这两句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达到精神自由的境界。
最后两句“仲宣徒有叹,谢守几追游”中,“仲宣”指的是西汉时期的文学家、政客扬雄,他曾作《蜀都赋》赞美成都之美;而“谢守”则是东晋诗人谢灵运,擅长写山水田园诗。两位都是古代著名诗人,他们对于自然景观的描绘与情感寄托,在这儿被提及,用以表达诗人对于他们才华和境界的赞赏。
整首诗通过对登楼所见景色、季节变迁以及心灵世界的探索,展现了诗人的审美观念和个人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