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穷何不至,俗薄故堪嗤
出处:《旅闷十首 其三》
宋末元初 · 方回
旧观繁华绝,馀风巧伪滋。
人穷何不至,俗薄故堪嗤。
敝帚犹艰借,劳薪自暗炊。
扶摇九万里,遥谢庶风雌。
人穷何不至,俗薄故堪嗤。
敝帚犹艰借,劳薪自暗炊。
扶摇九万里,遥谢庶风雌。
注释
旧观:过去的繁华景象。繁:众多、丰富。
华:华丽、光彩。
绝:消失、断绝。
馀风:遗留下来的风气。
巧伪:巧妙的虚伪。
人穷:人在困苦时。
何:为什么。
俗薄:世风日下、浅薄。
敝帚:破旧的扫帚。
艰借:难以借到。
劳薪:辛苦得来的柴火。
暗炊:私下里做饭。
扶摇:大鹏鸟振翅。
九万里:形容极高远。
遥谢:远远地告别。
庶风雌:庸俗的风气。
翻译
过去的繁华已消失殆尽,遗留的风气却充满虚伪。人在困厄时,为何不能坚守本真?世风日下,实在令人鄙视。
破旧的扫帚都难以借到,只能自己暗中烧柴做饭。
我渴望像大鹏鸟那样展翅高飞,远远离开这庸俗的风气。
鉴赏
这是一首表达诗人对世态变迁和个人遭遇感慨的作品。首句“旧观繁华绝”,通过“旧观”指代曾经繁盛的地方,表明那些辉煌景象已经不再。接下来,“馀风巧伪滋”则描绘出一种虚假和矫饰的氛围,用“馀风”来形容这种风气是细腻而又不真实的。
中间两句“人穷何不至,俗薄故堪嗤”,诗人借此表达在物质困顿和精神空虚的情况下,对世态的失望与悲哀。这里,“人穷”指的是物质上的贫乏,而“俗薄”则是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评,认为人们变得浅薄而没有真正的价值观。
下片转向诗人的个人生活状态,“敝帚犹艰借”,描绘出诗人家境的贫困,以至于连最基本的生活用品如扫帚都要勉强借用。“劳薪自暗炊”则进一步展示了诗人在寒冷中辛勤地烧火取暖,但这种努力却是默默无闻的,没有得到外界的关注。
最后两句“扶摇九万里,遥谢庶风雌”,诗人心怀壮志,要乘着风势飞扬九万里,似乎在表达一种超脱世俗、追求自由的心境。这里,“庶风”可能指的是普通的、不被重视的声音,而“雌”字则意味着感激或致谢,诗人通过这种方式来表明自己的志向和对未来的期许。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反差手法,展示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和对周遭环境的深刻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