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径转深密,静无车马痕
出处:《东谷茅斋》
宋 · 文同
野径转深密,静无车马痕。
松花金粉堕,苔叶翠茸翻。
虫鸟春音杂,烟云晚色昏。
俗尘何处入,长是掩溪门。
松花金粉堕,苔叶翠茸翻。
虫鸟春音杂,烟云晚色昏。
俗尘何处入,长是掩溪门。
拼音版原文
注释
野径:偏僻的小路。深密:深远而隐蔽。
车马痕:车辆和马蹄的印记。
松花:松树的花朵。
金粉:比喻松花颜色像金粉。
苔叶:覆盖苔藓的叶子。
翠茸:绿色的绒毛状苔藓。
虫鸟春音:春天的虫鸣鸟叫。
烟云晚色:傍晚的云雾和天色。
昏:昏暗。
俗尘:世俗的尘埃。
何处入:从何处进入。
长是:总是。
掩:关闭。
溪门:溪边的小门。
翻译
小路深入变得幽静,不见车马驶过的痕迹。松花如金色粉末飘落,青苔叶片随风翻动。
虫鸣鸟叫交织成春天的声音,傍晚的烟云笼罩,天色渐暗。
世俗的尘嚣从何处侵入,这里常常紧闭着溪边的小门。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山静寂的画面,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远离尘世、隐居山林的生活状态和心境。
"野径转深密,静无车马痕。" 这两句设置了整首诗的基调,一条曲折的小路越走越深入,周围环境异常静谧,没有任何行人留下的足迹,这是对自然之美与孤寂生活的一种描绘。
"松花金粉堕,苔叶翠茸翻。" 松林中飘落的花瓣如同金粉一般,地上的苔藓则因长时间的积累而显得厚实且色泽鲜明,这些细节描写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观察,也体现了他们对于生命生长、物象更新的感悟。
"虫鸟春音杂,烟云晚色昏。" 这两句捕捉到了春天里的生机与晚霞的迷离。在这静谧的环境中,各种春日的声音交织在一起,而远处的烟云则笼罩着一种淡淡的暮色,这是对自然界声色变化的一种艺术再现。
"俗尘何处入,长是掩溪门。"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尘世喧嚣的拒斥和逃避,以及对山林隐居生活的向往与坚持。这里的“掩溪门”形象生动地描绘出诗人将自己封闭在大自然之中,远离世俗纷扰的心境。
整首诗通过对山野景物的细腻刻画和个人情感的真实抒发,展现了诗人隐逸生活的宁静与美好,以及他们对自然界深厚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