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年忽已壮,去老年更几
出处:《下第后屏居书怀寄张侍御》
唐 · 李频
刖足岂一生,良工隔千里。
故山彭泽上,归梦向汾水。
低催神气尽,僮仆心亦耻。
未达谁不知,达者多忘此。
行年忽已壮,去老年更几。
功名如不彰,身殁岂为鬼。
才看芳草歇,即叹凉风起。
骢马未来朝,嘶声尚在耳。
故山彭泽上,归梦向汾水。
低催神气尽,僮仆心亦耻。
未达谁不知,达者多忘此。
行年忽已壮,去老年更几。
功名如不彰,身殁岂为鬼。
才看芳草歇,即叹凉风起。
骢马未来朝,嘶声尚在耳。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刖足:被砍断脚。良工:技艺高超的工匠。
彭泽:地名,陶渊明曾在此隐居。
汾水:黄河支流。
低催:形容低头丧气。
僮仆:童仆。
未达:尚未显达。
达者:成功的人。
行年:年纪。
老年:老年时光。
彰:显扬。
鬼:鬼魂。
芳草歇:芳草凋零。
凉风起:秋风起。
骢马:毛色青白相间的马。
嘶声:马的嘶鸣声。
翻译
被砍断脚难道就注定一生如此?技艺高超的工匠相隔千里。思念故土彭泽县,归乡的梦魂飘向汾河之水。
低垂的头颅仿佛带走了所有的精神气,连童仆也为我感到羞耻。
还未显达时无人不晓,但一旦成功往往忘却这些艰辛。
岁月匆匆,忽然已至壮年,离老年还剩多少时光。
如果功名不能显扬,死后怎能不化为鬼魂。
刚看到芳草凋零,转眼又感叹秋风起。
骢马未来朝见,它的嘶鸣声仍回荡耳边。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远方亲友的思念之情。"刖足岂一生,良工隔千里"表达了与亲友相隔遥远的无奈和难以忘怀的情感。"故山彭泽上,归梦向汾水"则是诗人对家乡的眷恋之情,彭泽、汾水都是指代家乡的地方名词。
在“低催神气尽,僮仆心亦耻”这两句中,诗人表达了自己在异地为生活奔波,无奈中透露出一丝疲惫与自尊受损的苦涩。"未达谁不知,达者多忘此"则是指那些尚未取得成就的人都能理解这种心情,但是一旦成功,往往会忘记这段艰难时光。
随后“行年忽已壮,去老年更几”两句,诗人感慨于岁月匆匆,人生易逝,一晃眼间便已步入中年,未来又将面临老年。"功名如不彰,身殁岂为鬼"则是对功名利禄的淡然态度,即使没有功业成就,死后亦不过成为一缕游魂而已。
最后,“才看芳草歇, 即叹凉风起”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易逝、四季更迭的感慨。"骢马未来朝,嘶声尚在耳"则是指即将到来的明天和回忆中依旧清晰的驿站传递信息的声音。
整首诗通过对家乡的怀念、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功名利禄的淡然,展示了诗人复杂而深沉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