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伏腊岁时同到此,祠前瞻拜一諠呼全文

伏腊岁时同到此,祠前瞻拜一諠呼

出处:《南源庙
宋 · 赵友直
乾坤何处不披图,觅胜谁从此地过。
三相神功垂舜治,千秋庙貌壮勾湖。
衢通瑞象无尘境,山隔眠牛有坦途。
伏腊岁时同到此,祠前瞻拜一諠呼

拼音版原文

qiánkūnchùshèngshuícóngguò

sānxiāngshéngōngchuíshùnzhìqiānqiūmiàomàozhuànggōu

tōngruìxiàngchénjìngshānmiánniúyǒutǎn

suìshítóngdàoqiánzhānbàixuān

注释

乾坤:指天地。
披图:描绘或展示地图。
三相神功:可能指古代神话中的三位神祇或象征国家治理的智慧。
舜治:虞舜时期的清明政治。
勾湖:地名,具体未详。
衢通:大道畅通。
瑞象:吉祥的景象或象征。
伏腊:古代两个重要的祭祀节日,伏日和腊日。
祠前瞻拜:在祠庙前举行礼拜仪式。
諠呼:喧哗声,形容人群的热闹。

翻译

天地间哪里没有描绘的图景,寻找美景的人又有谁会从这里经过。
三相神功如同虞舜时代的治理,千秋庙宇在勾江边显得雄伟壮观。
大道畅通,如瑞兽显现于洁净无尘的环境,山势虽险,但也有平坦的道路可走。
无论伏日腊月的时节,人们都会聚集到这里,对着祠庙瞻仰礼拜,一片喧哗声中。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赵友直所作的《南源庙》。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南源庙的景象,表达了对古代圣贤功德的敬仰和对清幽环境的赞美。首句“乾坤何处不披图”暗示庙宇所在之地在天地之间具有特殊意义,而“觅胜谁从此地过”则强调此地的游览价值和历史遗迹。接下来的“三相神功垂舜治”歌颂了庙中供奉的神祇与舜帝的关联,以及其对社会和谐的象征意义。“千秋庙貌壮勾湖”描绘了庙宇的雄伟壮观,与勾湖景色相映生辉。

“衢通瑞象无尘境”赞美了庙前道路的洁净和吉祥,暗示着此处是世俗与神圣交融的净土。“山隔眠牛有坦途”进一步描绘了通往庙宇之路的平坦,即使山势阻隔,也易于抵达,寓意着信仰之路的畅通无阻。最后两句“伏腊岁时同到此,祠前瞻拜一諠呼”,表达了人们在重要节日时会聚集于此,共同祭祀,表达虔诚和敬意。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绘南源庙的景致和人们对它的崇敬,展现了庙宇的历史文化价值和民众的精神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