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容惊觉浓睡醒,圆蟾挂出妆台表
玉容惊觉浓睡醒,圆蟾挂出妆台表。
金盘解下丛鬟碎,三尺巫云绾朝翠。
皓指高低寸黛愁,水精梳滑参差坠。
须臾拢掠蝉鬓生,玉钗冷透冬冰明。
芙蓉拆向新开脸,秋泉慢转眸波横。
鹦鹉偷来话心曲,屏风半倚遥山绿。
拼音版原文
注释
玉堂:华丽的厅堂。花院:种满花草的庭院。
绿窗:绿色的窗户。
春光晓:清晨的春光。
玉容:美丽的容颜。
浓睡醒:从深度睡眠中醒来。
圆蟾:明亮的月亮。
妆台表:妆镜前。
金盘:金色发饰。
丛鬟碎:散乱的发丝。
巫云:轻盈如云的发饰。
朝翠:朝霞般的色彩。
皓指:洁白的手指。
寸黛愁:轻描淡写的黛色眉。
水精梳:水晶梳子。
参差坠:摇摇欲坠。
拢掠:梳理。
蝉鬓:如蝉翼般的鬓发。
玉钗:玉制发钗。
冬冰明:寒意如冰。
芙蓉:荷花。
新开脸:新妆的脸庞。
秋泉:秋水般的目光。
眸波横:眼波流转。
鹦鹉:模仿人语的鸟。
心曲:内心的秘密。
屏风:装饰性的隔扇。
遥山绿:远处的青山。
翻译
玉堂花院中的花朵娇艳如火,绿色窗户映照着清晨的春光。美人从沉睡中惊醒,看见明亮的月亮挂在妆台之上。
金色的发饰散落,如巫云般轻盈,挽起的朝霞般灿烂。
皓洁的手指在黛色眉间轻轻描绘,水晶梳子滑落,发出清脆的声音。
片刻之间,她梳理好头发,如同蝉翼般轻盈,玉钗寒意透骨。
芙蓉花随着新颜绽放,秋水般的目光缓缓流转。
鹦鹉学舌,倾诉着心中的秘密,屏风后青山若隐若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女子在花院中梳妆的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古代女性的日常生活和审美情趣。诗人以“玉堂花院小枝红”开篇,即刻勾勒出一个生机勃勃的春日早晨画面。
接下来的“绿窗一片春光晓”,则是通过女子所处环境,进一步强化了春意盎然的氛围。绿色的窗棂映衬着初升的阳光,不仅照亮了室内,也象征着希望和生机。
“玉容惊觉浓睡醒”一句,则转向女子本人的描写。“玉容”喻指女子如玉般的美貌,而“惊觉浓睡醒”则表明她从沉睡中唤醒,开始了梳妆的准备。这里的“惊觉”可理解为由深睡到逐渐清醒的过程,暗示了一种温柔而细腻的情感。
“圆蟾挂出妆台表”中的“圆蟾”,通常指的是镜子,这里则是女子梳妆时所使用的化妆品摆放在妆台上的情景。镜子的形状如同月亮,故称之为“圆蟾”。这一句增添了画面中细节的丰富性。
以下几句:“金盘解下丛鬟碎,三尺巫云绾朝翠”和“皓指高低寸黛愁,水精梳滑参差坠”,则是对女子梳妆过程中细节的描写。金色的发饰、如云般的头发、白嫩的手指以及精致的眉型,都展示了诗人对女性美的细腻感受和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须臾拢掠蝉鬓生,玉钗冷透冬冰明”两句,则是进一步刻画女子梳妆后的形象。须臾间头发被整理得干净利落,而“蝉鬓生”则可能指的是装饰在发髻上的珠宝或其他饰物,闪耀着光芒。
最后,“芙蓉拆向新开脸,秋泉慢转眸波横”和“鹦鹉偷来话心曲,屏风半倚遥山绿”,则是对女子梳妆后的美丽面容以及她与小动物交流的温馨画面进行描绘。芙蓉般的脸庞、秋水般流转的眸子,以及鹦鹉间接传递的情感,都让读者仿佛置身于这样一个和谐而美好的环境之中。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女子梳妆过程的描写,不仅展示了古代女性的日常生活,还展现了诗人精湛的艺术功力和深厚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