颇有郁轮差自唱,每逢开阁愧多情
出处:《长安感述》
明 · 黎遂球
共怀铅椠入神京,谁识终童愿清缨。
颇有郁轮差自唱,每逢开阁愧多情。
不才敢怨吾年少,抱恨谁怜主圣明。
归去又应来万里,草茅偏动祝尧声。
颇有郁轮差自唱,每逢开阁愧多情。
不才敢怨吾年少,抱恨谁怜主圣明。
归去又应来万里,草茅偏动祝尧声。
鉴赏
这首《长安感述》是明代诗人黎遂球对京城长安的感慨之作。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京城繁华与个人理想之间的矛盾,以及对君王与国家的复杂情感。
首联“共怀铅椠入神京,谁识终童愿清缨。”以“铅椠”比喻文人写作的工具,暗示诗人带着文学梦想进入京城,但又有谁能理解他内心深处对清廉官职的向往呢?这里既有对理想与现实的对比,也有对自身处境的无奈。
颔联“颇有郁轮差自唱,每逢开阁愧多情。”“郁轮”可能是指某种乐器或音乐,诗人在这里自比为演奏者,表达自己在京城虽有才华却难以施展,甚至有时自我安慰地唱着自己的曲子,却因每次官府开启时的热闹场景而感到惭愧,暗含了对官场虚伪和自己未能融入其中的失落。
颈联“不才敢怨吾年少,抱恨谁怜主圣明。”诗人自谦并非无能之辈,却不敢抱怨年轻,而是心中充满了对未能得到君王明察的遗憾,表达了对公正与机会的渴望。
尾联“归去又应来万里,草茅偏动祝尧声。”诗人虽然暂时离开京城,但心中仍怀有对未来的期待,希望有一天能再次回到这片土地,即使身处民间(“草茅”),也愿意为君王(“祝尧声”)献上祝福,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情厚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形象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个人命运与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冲突的复杂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