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也今如此,人乎可奈何
出处:《杭州杂诗和林石田 其十》
宋末元初 · 汪元量
天也今如此,人乎可奈何。
台边西子去,宫里北人过。
玉树歌方息,金铜泪已多。
旌旗遮御路,舟楫满官河。
台边西子去,宫里北人过。
玉树歌方息,金铜泪已多。
旌旗遮御路,舟楫满官河。
注释
天也:比喻天空的景色。奈何:无可奈何。
西子:代指美女西施。
北人:北方来的官员。
玉树歌:古代歌曲名,常与哀愁联系。
金铜泪:形容极度悲伤的眼泪。
旌旗:旗帜,代指军队。
御路:皇帝出行的道路。
舟楫:船只。
官河:官员专用的河流。
翻译
天空如今变得如此,人们又能怎么办呢。西湖边的西施已经离去,宫中走过的是北方的官员。
美妙的《玉树后庭花》乐曲刚刚停止,悲伤的金铜泪水却已流了很多。
军旗遮蔽了皇帝的出行之路,船只填满了官员专用的河道。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哀伤与无奈的情境。开篇“天也今如此,人乎可奈何”透露出一种对现实无力的悲观情绪,似乎在表达面对天命或时代变迁时的无力感。接下来的“台边西子去,宫里北人过”则描写了战争带来的离散与异乡之苦,其中“西子”可能指的是西施,这里借用古代美女的典故来表达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怀念,而“北人过”则暗示了战争或动乱中南北交织的人群流动。
“玉树歌方息,金铜泪已多”一句,则通过“玉树”和“金铜”的材质对比,表达了一种美好事物消逝后留下的哀伤与眼泪。这里的“玉树”可能象征着和平时期的繁华,而“金铜泪”则是战争带来的悲痛。
最后,“旌旗遮御路,舟楫满官河”一句,则描绘了一种战乱后的景象。旌旗即军旗,这里说它遮挡了皇帝或统治者的道路,可能在暗示着战争对国家秩序的破坏。而“舟楫满官河”则表明了水上交通的繁忙,或许是因为战乱导致的人口迁徙。
整首诗通过多个层面展现了一个动荡时期的景象和内心感受,抒发了诗人对乱世之中的无力与哀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