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川接风日,匡埠望林泉
出处:《怀石鉴姜山》
明 · 释函是
发棹已一月,行程计二千。
螺川接风日,匡埠望林泉。
幽谷危楼隐,深溪古木悬。
三杯招隐下,怀我石梁边。
螺川接风日,匡埠望林泉。
幽谷危楼隐,深溪古木悬。
三杯招隐下,怀我石梁边。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乘船旅行一个月,行程二千里,沿途所见的自然风光与内心情感的交融。首句“发棹已一月,行程计二千”简洁地勾勒出旅程的长度与时间跨度,展现出诗人对旅途的耐心与坚持。
接着,“螺川接风日,匡埠望林泉”两句,通过“螺川”和“匡埠”两个地点,以及“风日”和“林泉”的意象,展现了诗人眼中所见的自然美景。螺川与风日相接,象征着旅途中的清新与自由;而匡埠与林泉相对,预示着即将到达的目的地充满了宁静与生机。
“幽谷危楼隐,深溪古木悬”则进一步描绘了目的地的景象。幽谷中隐藏着高耸的楼宇,深溪旁悬挂着古老的树木,这样的画面既神秘又充满诗意,暗示着这里不仅自然景观独特,还可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最后,“三杯招隐下,怀我石梁边”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怀念。在经历了长途跋涉之后,诗人或许在心中寻找一片静谧之地,与自然和谐共处,远离尘嚣,回归内心的平静与真实。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旅途中的风景与内心的情感变化,既有对外在世界的观察与赞叹,也有对内心世界深处的探索与反思,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