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稽戾初意,疾痛系斯民
出处:《送张端袤摄簿建平》
宋 · 刘宰
吏道贵更事,君行非为贫。
勾稽戾初意,疾痛系斯民。
一日居须葺,他年政若神。
放船秋水阔,著眼看修鳞。
勾稽戾初意,疾痛系斯民。
一日居须葺,他年政若神。
放船秋水阔,著眼看修鳞。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吏道:官场之道。更事:积累经验。
君行:你的出行。
非为:并非因为。
贫:贫穷。
勾稽:违背初衷。
戾:违背。
初意:初衷。
疾痛:疾苦。
斯民:百姓。
一日居:一旦掌权。
葺:整治。
政若神:如同神明般公正。
放船:放舟。
秋水:秋天的水面。
阔:宽广。
修鳞:游动的鱼儿。
翻译
官场之道在于积累经验,你的出行并非因为贫穷。初衷违背,疾苦与百姓相连。
一旦掌权,应立即整治,如同神明般公正。
在秋天宽广的水面放舟,目光远望,欣赏鱼儿游动。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官员对待百姓的态度和政策执行的情况。开篇“吏道贵更事,君行非为贫”表明官吏在处理事情上重视自己的地位,而君主的行为并非出于贫穷。这两句反映了当时社会中存在的一种现象,即官员往往以权谋私,而君主则可能因为不了解民间疾苦而不能有效治理国家。
接下来的“勾稽戾初意,疾痛系斯民”指的是官吏对待百姓的态度残酷无情,他们的政策和行为常常给人民带来伤害。这里的“勾稽戾”形容官员们在处理事情时的繁文缛节,而“疾痛系斯民”则强调了这些做法对百姓造成的深重苦痛。
中间两句“一日居须葺,他年政若神”可能是在描绘理想中的官吏形象。一日之间能够迅速解决问题,多年来治国如同神明,这是诗人对于理想官员的美好愿景。
最后,“放船秋水阔,著眼看修鳞”则是送别之情。诗人可能是在描述某种场合,比如朋友或者同僚离别的情境。在宽阔的秋水中放船,目送远去的友人,就像在观赏精美的鱼鳞一样,这既表达了对行者的一种祝愿,也流露出诗人内心的不舍与怀念。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现实与理想,表现了诗人对于官员应当如何为民做主、如何施政以惠及民众的深刻思考,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对朋友离别的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