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塘桥月色昏,两灯扶幼自应门
出处:《忆秉之》
明 · 王鏊
每到塘桥月色昏,两灯扶幼自应门。
如今怕向西州路,舟过杨林泪暗吞。
如今怕向西州路,舟过杨林泪暗吞。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鏊所作的《忆秉之(其七)》,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画面感,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怀念。
首句“每到塘桥月色昏”,以塘桥的月色昏暗为背景,营造出一种凄凉、哀伤的氛围,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沉重情感。昏暗的月色与塘桥的静谧相映成趣,为后续的情感抒发奠定了基调。
次句“两灯扶幼自应门”,描绘了一幅温馨而又略带孤独的画面。两盏灯光在门前照耀,仿佛在守护着幼小的生命,同时也象征着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与关怀。这一细节不仅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也蕴含了对逝去时光的追忆。
后两句“如今怕向西州路,舟过杨林泪暗吞”,直接表达了诗人面对现实的无奈与痛苦。他害怕再次踏上前往西州的道路,因为那是一条通往回忆与失去的路。当船只经过杨树林时,诗人的眼泪无声地落下,这不仅是对过往的不舍,也是对友人离世的深深哀悼。这两句诗以强烈的对比手法,将诗人内心深处的悲痛与复杂情感展现得淋漓尽致。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富有象征意义的场景构建,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之情,以及面对失去后的哀伤与无奈。它不仅展现了个人情感的深度,也触及了人类共通的情感体验——对逝去时光的追忆与对亲朋好友的深切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