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月重移通浦棹,春风还采故山薇
出处:《送人归老清江为周判府作》
明 · 曹义
官亭秋老柳依稀,有客投簪阙下归。
夜月重移通浦棹,春风还采故山薇。
宦情晓逐寒云散,乡思晴随旅雁飞。
悬想渝川明到日,高堂依旧舞班衣。
夜月重移通浦棹,春风还采故山薇。
宦情晓逐寒云散,乡思晴随旅雁飞。
悬想渝川明到日,高堂依旧舞班衣。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官员在秋天离开官场,回归故乡的情景。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情感表达,展现了归隐生活的宁静与美好。
首联“官亭秋老柳依稀,有客投簪阙下归”,以“官亭”、“秋老”、“柳依稀”等景象,渲染出一种萧瑟而静谧的氛围,暗示了主人公在官场的疲惫与厌倦,以及对归隐生活的向往。投簪,象征着放弃官职,脱去官服,回归自然的生活状态。
颔联“夜月重移通浦棹,春风还采故山薇”,通过“夜月”、“通浦棹”、“春风”、“故山薇”等意象,描绘了主人公在夜晚乘船渡过河流,白天在故乡山中采摘野菜的画面。这一联不仅展现了归隐生活的闲适与自在,也蕴含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故乡的深情。
颈联“宦情晓逐寒云散,乡思晴随旅雁飞”,进一步表达了主人公对官场生活的释然和对故乡的思念。早晨,官场的纷扰如同寒云般消散,而晴朗的日子里,乡思如同旅雁般自由飞翔,表达了主人公对过去官场生活的告别和对故乡的深切怀念。
尾联“悬想渝川明到日,高堂依旧舞班衣”,则预想了未来归隐后的情景。渝川,可能是指主人公将要归隐的地方,高堂代表父母,班衣是古代士子入学时穿的衣服,这里借指孝顺父母。这一联表达了主人公对未来归隐生活充满期待,希望能在父母面前尽孝,享受天伦之乐。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主人公从官场到归隐的心理变化和情感世界,以及对自然与故乡的深深眷恋,充满了诗意和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