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圣朝群公尽禹力,注海一导横流波全文

圣朝群公尽禹力,注海一导横流波

宋 · 冯山
汉唐诸儒经术浅,事业不及文章多。
六经意义失原本,次第疏凿成江河。
圣朝群公尽禹力,注海一导横流波
渊源太学得至宝,洗出光耀犹镌磨。
圣贤德业贵简易,一气自在生中和。
针医马蹄凿浑沌,或恐纯粹成雕讹。
君方茂年已知道,归涉浩渺登嵯峨。
置身爵禄庆赏外,人迹断处逢丘轲。

鉴赏

这首诗《送满夷行秀才赴太学》由宋代诗人冯山所作,通过对汉唐诸儒经术与文章的对比,以及对圣朝群公治国理念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于学问与道德修养的深刻见解。

诗中首先提到汉唐诸儒的经术浅薄,事业不如文章流传广泛,暗示了文章在当时社会中的重要性。接着,通过“六经意义失原本,次第疏凿成江河”这一句,形象地描述了古代学者们在解读经典时可能存在的偏差,将原本的精义逐渐疏远,最终形成了一条条理论的河流。

“圣朝群公尽禹力,注海一导横流波”则赞扬了圣朝群公治理国家的智慧,如同大禹治水一般,引导着社会的发展,避免了混乱和动荡。这里的“海”象征着国家的稳定与繁荣,“横流波”则比喻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渊源太学得至宝,洗出光耀犹镌磨”表达了对太学(古代最高学府)的赞誉,认为它能够得到最宝贵的学问,并且通过不断的磨砺,使学问更加璀璨夺目。这反映了作者对于教育和学术研究的重视。

“圣贤德业贵简易,一气自在生中和”强调了圣贤的品德和事业在于其简单而自然的追求和谐,体现了道家哲学思想中的“无为而治”。

“针医马蹄凿浑沌,或恐纯粹成雕讹”这一句运用了比喻手法,将学问比作治疗疾病之针,将混沌未开的状态比作需要开凿的浑沌,警示人们在追求学问的过程中要保持纯粹,防止过度雕琢导致失去本真。

最后,“君方茂年已知道,归涉浩渺登嵯峨。置身爵禄庆赏外,人迹断处逢丘轲”是对满夷行秀才的勉励,希望他能在壮年时期就明白并实践道义,面对广阔的世界和艰难的挑战,依然能坚守自我,不被世俗名利所束缚,如同丘轲(孔子的学生)一样,即使在人迹罕至的地方也能找到心灵的归宿。

整首诗通过对比、比喻等修辞手法,表达了对学问、道德、个人修养以及理想社会状态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知识、真理和人性的追求与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