堤上诗人过,相邀便肯留
宋 · 赵汝燧
雨馀湖更爽,载酒共清游。
天净倒涵水,峰高争献秋。
风烟入吟笔,箫鼓自邻舟。
堤上诗人过,相邀便肯留。
天净倒涵水,峰高争献秋。
风烟入吟笔,箫鼓自邻舟。
堤上诗人过,相邀便肯留。
注释
雨馀:雨后。湖更爽:湖面更凉爽。
载酒:带着酒。
清游:清闲游玩。
天净:天空清澈。
倒涵水:倒映在水中。
峰高:山峰高耸。
献秋:展现秋天。
风烟:风和烟雾。
吟笔:诗人的笔触。
箫鼓:箫和鼓声。
邻舟:邻近的船只。
堤上:堤岸上。
诗人过:诗人走过。
相邀:互相邀请。
肯留:愿意停留。
翻译
雨后湖面更加清凉,我们带着酒一起享受清闲的游玩。天空清澈如洗,湖水映照着天空,山峰竞相展示秋天的景色。
风和烟雾融入诗人的笔触,邻船上传来箫鼓声。
堤岸上的诗人走过,只要有人邀请,他就会乐意停留。
鉴赏
这首宋诗描绘了雨后湖面清新宜人的景象,诗人与友人王显父、赵子野、何庄叟一同泛舟游玩。湖水平静如镜,天空倒映其中,显得格外清澈;山峰挺拔,竞相展现出秋天的风貌。风烟缭绕,激发了诗人们的创作灵感,远处邻舟的箫鼓声也增添了游湖的乐趣。行至堤上,诗人遇见其他文友,他们热情相邀,诗人欣然留下,共享这美好的秋日时光。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轻松的叙事,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浓厚的友情以及对自然景色的热爱。